《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發布 大力發展綠色信貸 加快發展氣候投融資 新華社11月7日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意見》提出,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加快發展氣候投融資,在環境高風險領域依法推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強化對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業績評價。 《意見》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1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5,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5,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氣、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意見》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等方面作出了明確部署。 《意見》提出,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系,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以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和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在國家統一規劃的前提下,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統籌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建設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序擴大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并納入全國統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加強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管控。制定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大力推進低碳和適應氣候變化試點工作。健全排放源統計調查、核算核查、監管制度,將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 在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方面,《意見》提出,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到2025年,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以內。此外,著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完善揮發性有機物監測技術和排放量計算方法,在相關條件成熟后,研究適時將揮發性有機物納入環境保護稅征收范圍。推進鋼鐵、水泥、焦化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重點區域鋼鐵、燃煤機組、燃煤鍋爐實現超低排放。開展涉氣產業集群排查及分類治理,推進企業升級改造和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到2025年,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以上,臭氧濃度增長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 在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方面,《意見》提出,健全生態環境經濟政策。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完善綠色電價政策。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加快發展氣候投融資,在環境高風險領域依法推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強化對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業績評價。加快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全面實施環保信用評價,發揮環境保護綜合名錄的引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