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考研人大概是最難的一屆。受國內外疫情影響,原本準備出國留學的學生和找工作的學生都不得不改變計劃繼續(xù)在國內深造。 初試成績400+的大有人在,熱門高校甚至400分的同學排名依然靠后,不少考研學子表示370以上才有機會上岸,難度可想而知。壓力之下,“考研內卷”“教育內卷”不斷被提及。 從考研教育鏈條看,走出考研“內卷”,不僅是學生更是考研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畢竟沖出“內卷”并不是靠付出更多的時間,而是更高的效率和質量。
近年來,有實力的教育機構都在推行OMO戰(zhàn)略,如果把OMO換成“線上線下融合”理解起來會更容易。從零售行業(yè)到制造業(yè)都在融入互聯網,教育行業(yè)也不能錯過融合大勢。 在教育行業(yè)中,有的企業(yè)通過自上而下的融合,也有的企業(yè)通過自下而上路徑融合。文都集團就是以線下教育起家,后來以開發(fā)網絡課堂的形式拿到了線上線下融合的首批船票。 據了解,文都在前幾年先是做了網絡課堂,以教師錄課和大班直播的形式面向學生,后來在互聯網技術加持下,逐漸摸索出了OMO戰(zhàn)略,全面推動教學產品線上線下融合。 對于文都來說,線上線下融合并不是有線下課堂和錄播網課或者直播課就叫融合,有些課程以線下為主,有些課程以線上為主,還有些課程是授課在線上服務在線下,實現這樣的課程安排,是以課程屬性和目標學生的特點分析為前提,更加有利于學生選課和完成課程進度。 在去年發(fā)布OMO產品1.0版本的基礎上,今年,文都又推出了升級版的OMO 2.0產品,更進一步促進線上線下學習活動互為補充和支持,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
文都OMO 2.0產品課程不但設置了咖級教師授課、名師點撥,還為學生提供包括制定學習計劃、定期考核、補弱答疑、全程督學、講義資料分享等教務服務。文都對2.0慧學產品的定位是課程、老師、標準教材進行有效的打通和融合,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智能技術,實現個性化輔導方案。 粗略統(tǒng)計,這些環(huán)節(jié)至少會涉及5名不同職能的老師。“線上線下以及不同的課程體系需要不同的老師,師資融合是OMO戰(zhàn)略的應有之義。”文都教育集團總校長王選民說道。事實上,OMO戰(zhàn)略不僅是線上線下產品打通更是師資打通,線上配合教學功底扎實、講課生動、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講師,線下則需要配合能為學生制定學習計劃、解答疑惑、總結重點、批改作業(yè)的老師,甚至需要為學生“打雞血”“熬雞湯”鼓勵學生完成課業(yè)、實現他律的老師,這樣的人才梯隊可以最大程度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這也是文都橄欖型師資結構的優(yōu)勢體現。在文都的設計中,橄欖型兩端分別是名師和教研院,中間更大的結構為優(yōu)秀教師,文都現在有上萬名教師和學管師,可以說,小到每一節(jié)課,大到每一個系列的課程產品,都是橄欖型師資結構共同努力的成果。 不止是文都,教育行業(yè)內有實力的企業(yè)也紛紛加大師資投入。新東方、好未來、跟誰學等知名教育機構紛紛加大師資投入,壯大師資力量。 有梯次的師資結構不僅保障了學生可以獲得更優(yōu)質的課程和服務,更奠定了教育機構的運營基礎。教研機構的業(yè)務結構一般包含線下授課、線上課程以及圖書業(yè)務,這三大業(yè)務背后所需的考研政策收集、題庫建設、考點研究、圖書編審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展現了師資力量的綜合實力。
在橄欖型師資結構中,教研院除了負責教學研究還承擔師資體系的部分標準化任務。標準化是全國性教育機構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實現更大規(guī)模擴張的前提。 據悉,教學研究總院從標準化管理、標準化編寫、標準化流程三個方面統(tǒng)籌教研戰(zhàn)略“全國一盤棋”。具體來說,教學研究總院負責統(tǒng)籌規(guī)劃,集中各地分院優(yōu)秀師資力量做標準化教研編寫工作,通過搭建標準化的管理系統(tǒng),打造標準化教研體系,切實保證全國教學質量的高標準和嚴要求。 此外,文都還在大力推行服務標準化,可以將其理解為“服務標準的標準化”。晨興資本創(chuàng)始合伙人劉芹認為,教育行業(yè)的未來,也許不是無差別的產品,而是可復制的服務。對于考研服務而言,梳理服務流程,建立統(tǒng)一的服務標準,通過系統(tǒng)性的服務培訓,以及學生學習行為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特征,相當于完成服務標準化的大部分工作,剩下的就是對每位同學實施個性化服務。 “標準化與個性化并非對立,反而是個性化的前提。”王選民認為,在技術和流程的賦能下,確立服務基礎才能提供好服務,這樣的標準化是在數據和行為分析基礎上形成,了解了學生需求更便于提供個性化服務。 為了更好的推行產品和服務標準化,文都將在今年加大直營機構網點建設。未來,文都將強化集團賦能和規(guī)范化管理能力,統(tǒng)籌市場運營、教學服務和師資管理。通過師資培訓,完善課程體系,確保向學生輸出標準統(tǒng)一的高品質的教學和服務產品。 “在資本的加持下,文都加大了師資結構建設、教研產品研發(fā)以及標準化推行,讓資本用在刀刃上,讓教育輸出更有價值。”王選民表示,校外培訓仍屬于民辦教育的范疇,幾千年來,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育人,作為教育機構,保障教育教學活動質量、改善辦學條件是教培機構的第一要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