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至23日,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省人民政府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國航空學會、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中國國防工業企業協會等機構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通用航空創新創業大賽”半決賽,在山西太原舉行。大賽由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太原市人民政府、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管理委員會、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航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55支參賽團隊悉數登場,41位航空科技專家和投資人代表參與評審工作,經過兩天激烈角逐,15支參賽團隊獲得“科技創新組”、9支參賽團隊獲得“創業投資組”推薦進入總決賽的資格。 第三屆中國通用航空創新創業大賽于去年11月正式啟動,先后經歷了報名、海選、入圍賽等階段。經過專家綜合評定,從報名的416個項目中選出55強進入半決賽。半決賽分為“科技創新”與“創業投資”兩個組別,通過路演、答辯和評審委員會閉門評審等環節,最終確定晉級名單。本屆推薦進入總決賽的項目涵蓋飛行器總體設計、無人機系統、航空動力、新能源、機載系統、新一代信息技術、工業信息化、新材料、先進制造、通航運營與管控等10個類別;項目質量高,出現“高峰項目”扎堆的局面,大部分科技創新項目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創業投資項目均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和發展前景,基本體現了我國航空產業的最新思考與實踐。 中國通用航空創新創業大賽聚焦創新創業的時代主題,以促進我國航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宗旨,以發現航空領域最具潛力的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優秀創新創業人才、重大突破性技術為目標,是一個集廣泛性、專業性、權威性于一體,同時又具有鮮明特點的“雙創”選拔平臺。本次半決賽除了繼續彰顯“產業引領,金融賦能,實而不虛,卓爾不群”的大賽特色之外,還在兩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響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的號召,把聚焦核心技術、激勵原始創新、破解“卡脖子”難題放到了突出位置,調動社會資源,吸納了一批具有原創性和引領性的成果參賽;二是大賽圍繞創新創業生態構建進行了諸多設計,通過專家智力幫扶解決“最先一公里”問題、通過金融助力解決成果與市場對接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通過與地方政府深度合作給雙創團隊爭取更加優越的發展環境,打通產學研用創新鏈和價值鏈。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光輝、向錦武,以及來自航空工業、山西省政府、西北工業大學、中國國防工業企業協會、山西省發改委、太原市政府、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管委會、中航信托、山西航產集團等大賽組織單位的專家及領導參加了本次半決賽的組委會會議及成果發布會,并對大賽組織、評審工作及各參賽團隊的表現給予了一致高度評價。 比賽期間,還舉辦了行業發展及投資熱點大講堂、學術報告、項目對接、產業對接、參觀調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根據大賽規則,半決賽之后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將組織專家,對推薦進入總決賽的項目進行現場調研/盡職調查,并形成調研報告,調研報告與半決賽評審結論一致的項目方可正式參加總決賽,晉級總決賽的項目名單將在總決賽前一周公布。 據大賽組委會辦公室消息,第三屆中國通用航空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已經啟動籌備工作,總決賽將決出:科技創新組特等獎1名、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若干名,總獎金池200萬元人民幣,其中特等獎獎金50萬元人民幣;創業投資組特等獎1名、一等獎1~2名、二等獎2~3名、三等獎若干名,創業投資組獲獎項目將有機會得到大賽合作投資機構的投融資服務。總決賽的號角已經吹響,各項大獎花落誰家,讓我們拭目以待。記者姜坤英李居陽 第三屆中國通用航空創新創業大賽科技創新組推薦晉級總決賽項目排名不分先后 1、通用航空器樹脂基復材表面熱噴涂長效防除冰電熱涂層技術 單位: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2、新型垂直起降高速無人機 單位:西北工業大學 3、面向全國產化應用需求的高端壓力傳感器 單位:航空工業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 4、國產高端工業仿真軟件 單位:西安流固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5、啟直系列傾轉旋翼無人機 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6、民用無人機綜合監管與服務平臺 單位:北京東進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通用機場有人機無人機融合運行保障系統 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8、微小型無人機載多功能合成孔徑雷達 單位:航空工業雷華電子技術研究所 9、鎂合金復雜沖壓殼體構件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10、納米多孔碳膜技術的市場化 單位:南京動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1、小型起發一體航空重油活塞發動機 單位:航空工業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航空工業金城集團有限公司 12、快速批量化彈道發射機尾坐立式垂直起降無人機群 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3、通航氣象服務保障平臺 單位:易天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14、智能軌道交通精密檢測機器人 單位:航空工業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 15、航空材料痕量硫精確測定技術 單位: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第三屆中國通用航空創新創業大賽創業投資組推薦晉級總決賽項目排名不分先后 1、高端精密數控機床 單位:江西佳時特精密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2、智能骨骼機器人 單位:中航創世機器人西安有限責任公司 3、納米多孔碳膜技術的市場化 單位:南京動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4、國產高端工業仿真軟件 單位:西安流固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5、多源衛星云圖遙感應用平臺系統 單位:大地新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6、微小型渦噴發動機 單位:北京星宇航發科技有限公司 7、斯塔娜航空螺旋槳 單位:沈陽斯塔娜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8、航空用超級電容器技術 單位:山西德益科技有限公司 9、國產化高等級飛行模擬器視景顯示系統 單位:北京航宇榮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