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在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王幼鵬、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劉佳晨、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以及平安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胡瑋等領導的共同見證下,由平安智慧規建團隊打造的深圳市可視化城市空間數字平臺(一期)試運行啟動。空間平臺是支撐深圳新型智慧城市暨“數字政府”建設的時空信息基礎設施,為全市提供統一的二三維地理空間數據服務,著力打造數字孿生城市“雙一流”的“智慧城市操作系統”。目前,空間平臺已初步建成全市域實景三維空間底板,具備了空間平臺通用服務能力。會上,胡瑋先生表示,平安愿意利用自身在大數據、區塊鏈、AI、CIM等方面的優勢,與各政府單位攜手,探索和推廣空間平臺的應用成果和使用場景,助力各部門應用優化升級,共同營造良好的應用生態,助力深圳智慧城市建設。 多方凝心聚力,高標準開展平臺總體設計 2018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建設"可視化的城市空間數字平臺",并在全市層面成立了空間平臺建設專項領導小組。項目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深圳大學智慧研究院總體設計、平安智慧規建團隊承建,總體設計成果具有顯著的前瞻性和創新性。 統一時空基準,引領智慧城市空間底板進入三維時代 空間平臺全面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構建了海陸一體化的三維時空基準體系,為精準感知海陸位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據平臺、對接國家空間信息資源奠定了基礎。 平臺實現了全市域覆蓋優于5cm分辨率的傾斜攝影實景三維模型并在政府部門推廣應用,試點建設了190平方公里的單體化模型、118萬平方米的室內三維模型、300平方公里的地下三維管線和1.2萬個鉆孔的三維地質體。整合了歷史、現狀、規劃多類別數據,初步構建了地上下、室內外、海陸一體的二三維城市空間數字底板。 空間平臺整合建筑物普查地址、不動產登記地址、網格辦房屋地址和快遞公司物流地址,形成包含1200萬條數據的語義地址庫,并將地址與空間位置關聯,實現了標準地址、別稱、俗稱等各類地址的查詢定位,為城市管理中大量的非空間數據落圖定位提供了能力支撐。基于空間底板和語義地址庫,整合形成了包含15萬宗土地、65萬棟建(構)筑物(其中59萬棟永久建筑)、1300萬套(間)房屋、2100萬實有人口的全市“地樓房權人”數據庫。 自主攻堅克難,具備數字孿生城市關鍵能力 空間平臺研發了接入、融合、管理、分析和可視化等子系統,構建了開放服務框架,具備地理空間數據服務和全空間綜合查詢、空間應用支撐、應用開發框架、市區一體化協同更新等通用服務能力,通過一站式門戶,提供空間查詢、地址落圖、二次開發和協同更新等多樣化的服務。 可視化城市空間數字平臺除了提供傳統地理信息系統豐富的數據和分析功能外,在深圳市核心技術團隊攻克核心技術后,進一步融合游戲引擎,實現了高逼真的可視化渲染能力,具備海量大規模時空數據管理與動態調度、自然環境和微觀場景的精細模擬與仿真,并提供虛實結合的控制與交互能力,為像繡花一樣精細管理城市提供技術支撐。 跨部門共建共享,構建空間平臺應用開放生態 空間平臺是城市大數據中心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市政務云部署了主節點,試點開展8個分節點的一體化部署,并向平臺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市國資委開放試運行,在政務服務管理、雪亮工程、社會治理塊數據、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福田區數字孿生城區建設、寶安區智慧園區管理、鹽田區智慧感知環境建設、大鵬新區?;饭芾硪约叭細饧瘓F管道管理等方面,基于實景三維開發相關應用,努力探索共建共享機制,與各部門攜手營造應用生態,助力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接下來,空間平臺將繼續高標準推進后續工程建設,創新空間統籌治理,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為深圳走出一條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子貢獻力量,在數字世界續寫春天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