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場疫情突然來襲,影響波及各行各業,防水行業亦不例外。一方面,宅家生活讓人們對居住有了深層次的思考。“疫情常態化下”居住的安全性、舒適性、健康性開始影響著人們未來的裝修邏輯;另一方面,在項目工程暫停、海外銷售關閉、銷售回款下降等多種因素下,防水企業多方承壓。 10月28日,作為今年疫情以來中國建筑防水行業第一場線下重大經貿活動,由中國建筑防水協會主辦的以“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未來”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國際屋面和建筑防水技術展覽會以下簡稱“2020中國防水展”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啟幕,向社會展示防水行業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取得的戰略性的勝利,鼓舞全行業士氣、提振行業信心。 2020中國防水展期間,HOME+家飾界攜房天下、中國裝修輔材網、騰訊、百度、頭條等十余家行業頭部媒體組成的報道團采訪到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秘書長朱冬青先生,對展會情況、行業機遇及協會工作規劃等進行了全面探討。 朱冬青秘書長接受媒體采訪 “云展廳”連續不斷直播 展會線上互動豐富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朱冬青秘書長認為,這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戰略機遇,也是本次展會主題“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未來”的由來,體現了行業對“十四五”之后五至十年的期待。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國內、國際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困難。朱冬青秘書長表示,按照黨和政府的安排,直至9月份,北京都沒有開放展會,因此今年能召開展會實屬不易。 據介紹,本屆展會與往屆相比,有三點不同。第一,這是今年疫情以來防水行業線下最大的一次經貿活動,也標志著中國建筑防水行業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取得了戰略性的勝利,這也是一場提振行業信心的盛會。第二,在新舊交替的戰略機遇中,2020中國防水展展示了五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及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成果,也向社會和下游產業鏈揭示了行業為中國“內循環為主”的經濟政策做好了支撐。第三,這次展會同時也展現了“十四五”的發展趨勢,是防水行業新產品、新技術的一次大預演。 從形式上來講,朱冬青秘書長認為2020中國防水展最大的亮點,是豐富了線上互動,通過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從線上獲眾。協會籌辦的線上展廳“云展廳”和線下展覽同期開幕,入駐企業達200多家,每天9小時連續不斷視頻直播,讓因為疫情不能到現場的全球人士,通過直播了解展會的盛況和趨勢。 朱冬青秘書長接受媒體采訪現場 企業應積極抓住經濟“內循環”戰略機遇 由于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剛剛召開的五中全會,黨和政府對中國今后10年、15年的中國經濟發展方向進行了調整,確定了一個新的發展格局:由以前的外循環主導,轉變成“內循環為主,構建內外雙循環”的戰略方針。 朱冬青秘書長表示,政策對于建筑防水行業是非常大的機遇。為推動經濟“內循環”,政府將在房建、基建及老舊改造方面出臺大的動作。作為建筑和工程防水防護行業,如今的企業完全有能力、有技術,成為國家戰略格局調整的重要支撐。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公布,一季度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5.8、利潤下降33。朱冬青秘書長說,兩位數的巨幅雙下降,這在整個防水行業的發展史上前所未有。到7月份,規模以上防水企業營業收入累計545.2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利潤增長達24.38,其中利潤增長幅度高于往年,可以說整個行業取得了戰略性勝利,經受起了疫情的考驗。 我們可以看到,經過“十三五”的發展,很多大企業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有些企業已經開始通過資本市場和產品的結合,去提升自身競爭力。朱冬青秘書長表示,希望有更多的規范運作、有技術裝備實力的企業能夠進入防水行業,來進一步改善行業生態,提升行業的集中度。他認為,到“十四五”末期,行業還會增加五到八家上市公司。 朱冬青秘書長右與張勇總工程師左在協會展臺接受媒體采訪 協會將加速推動建筑防水工程質量保障和保險機制升級 在今年的抗疫中,防水行業一直都在最前線。從雷神山、火神山到個城市戰備醫院,包括東方雨虹、北新建材等防水企業都第一時間參與了修建,一大批防水企業都率先捐贈材料用于抗疫建設。不僅如此,行業中七八十家企業,捐款超過了3500萬元,捐贈了20萬個口罩,5萬套防護服和幾十噸的消毒液,每一家企業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向防疫戰斗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此,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借展會舉辦之機,特別舉行了“建筑防水行業支援新冠肺炎抗疫工作先進集體”表揚活動,對48家先進集體給予表揚,弘揚防水人支援抗疫偉大精神。 自成立以來,中國建筑防水協會一直致力于推動行業規范化快速發展,近年來,協會做了大量工作:第一,推動行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協會通過七年時間,與國家監督總局合作舉辦的“質量提升萬里行”活動,使得行業技術裝備有效提升、國標產品比例大幅提高,為行業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第二,引領行業標準取得突破。為遏制建筑滲漏頑疾,協會積極推動住建部制定全文強制防水規范,大幅提高建筑防水設計工作年限:讓地下防水與結構同壽命,屋面和墻面防水能達到二十年以上,打開需求側天花板,讓更多高性能高耐久高可靠性的材料和系統有用武之地。第三,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了滿足住建部提出的相關規范要求,協會推動行業探索建立建筑防水工程質量保證保險機制,健全“智能制造+工程服務+質量保證”全產業鏈的質量保證體系,從制度上根治建筑滲漏通病。 朱冬青秘書長透露,未來五至十年,將是行業發展的一個機遇期,我們必須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未來,到2035年,把中國從一個世界防水大國建設成為一個世界防水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