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地一飯店推出“男女版”盒飯:套餐價格均為15元,其中“男版”為275克米飯搭配兩葷兩素,“女版”為225克米飯搭配兩葷一素。不過這個意在避免浪費的創意卻遭到不少非議,許多批評者認為此舉有“性別歧視”之嫌。 盒飯分成“男版”“女版”聽來確實讓人覺得別扭,但拋開名目不妥不談,僅從生活體驗來看,大家的食量和偏好本就因人而異,一份標餐很容易出現一些人吃不飽、一些人吃不完的情況。據報道,這家餐館的創意也不是一時興起拍腦門兒,而是根據自己日常送餐中的大數據積累得出的搭配比例。眼下,全社會都在為遏制舌尖上的浪費獻計出力,減少標餐“一刀切”的創新,其實和“小碗菜”“半份菜”一樣,都值得肯定。無論男女老幼,買飯就餐都可根據自身情況做選擇,只要做好相應菜品搭配和價格調整,不出現量減價不減的情況,絕對是一件好事。 商家做的是餐飲生意,而現在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元,需要提供更多量體裁衣的個性化選擇,各式標餐也不妨在標準化的同時加以某些改進。就拿北京來說,全市大約有近200家配餐單位,每天總供應量高達50萬份。標準化配餐不可避免會導致“錯配”,每處浪費可能不過是一兩飯、幾口菜,可乘以總量就相當驚人了。多做些大數據分析,推出分量不同、豐儉各異的套餐,或訂餐時由顧客自行備注米飯是否需要增量或減量,既能對接顧客需求,也可履行社會責任,本是雙贏之舉,何樂而不為? 以更大視野看,這一思路的適用范圍又何止配餐企業?從單位食堂,到大小餐廳,其實都應在多元化供應上做點文章。雖說會費些功夫,但顧客的選擇多了,消費的熱情高了,銷量也就上去了。另一方面,菜品在樣式、分量上的靈活多樣,其實也是一種經營業態的升級,完全可以成為厲行節約的抓手。 遏制浪費關乎國計民生,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集思廣益,不斷挖掘節約的潛能,積極推廣那些好思路好做法,將餐桌革命進行到底,最終受益的將是我們每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