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了就業、基本民生和市場主體,就能拉動內需,擴大市場需求”,這是君智戰略咨詢公司近日發布的觀點。君智認為,我國人口眾多市場體量大,內需潛力大,作為企業一定要及時關注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才能更好地滿足需求。 今年各行各業的發展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前所未有。2020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不代表不重視經濟發展。恰恰相反,穩定經濟增長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旋律。 作為專注于企業戰略咨詢的專業服務機構,君智戰略咨詢公司近期調研了300多家企業。調查顯示,45的受訪者表示復工復產過程中面臨需求萎縮的窘境。君智戰略咨詢專家徐廉政認為,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今年1至5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1.54萬億元,其中5月份出口繼續延續上個月正增長態勢。內需和外需對經濟增長貢獻巨大,要讓擴大內需和擴大外需互相促進。 疫情籠罩下,很多企業都感覺需求在萎縮,其實是沒有及時看到需求在發生轉移。由于疫情影響,依賴于線下渠道的消費行業全線萎縮,很多需求轉移到了線上,也有一些是從某一品類轉移到了另一品類。中央及各地政府都推出了稅費優惠等多項舉措,支持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但各大企業加速復工的腳步明顯快于市場需求恢復的速度。企業在感嘆需求萎縮的同時,不妨換個角度看需求。需求一般分為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用戶直觀的需求稱之為顯性需求,隱性需求是顧客想而未說、內心需要而未表達的需求,這種需求叫隱性需求,它是層出不窮的。顯性需求顯而易見,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往往是由隱性需求驅動的。企業如果不能為消費者提供某種獨特的價值,那么即使在不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也避免不了淘汰出局的命運。 2019年我國人均GDP跨過1萬美元的門檻,預示著新消費時代的到來。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在于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如果“需求”是一座冰山,那么企業不能只看到冰面上的顯性需求,還應該將關注的重點集中于冰面下更為龐大的隱性需求。只有定期對企業戰略進行復盤,思考企業能給顧客帶來怎樣獨特的價值,才能在變化多端的市場中抓住顯性需求,激發隱性需求,從而創造企業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君智戰略咨詢專家表示,疫情帶來了種種困難和挑戰,當前企業家更要發揚創業時化危為機、勇闖難關的精神,善于破除生存環境窘迫,復工復產堵點多的困難,從滿足需求變成挖掘需求,找到自身產品與競爭對手不同的價值,并成為消費者的優先選擇。中國游客海外爆買表明,消費升級時代人們渴望更高品質、更有品牌效應、體驗感更佳的產品。品牌紅利時代疊加疫情影響,企業家們要充分洞悉市場變化,利用政策組合拳,及時對戰略進行調整。 今年保就業被放在了重要位置上,被列為“六保”之首。君智戰略咨詢專家認為,保障就業就是保障民生之本,保就業的根本在于保市場主體。要支持和鼓勵“腰部企業”發揮特色產業優勢,吸納就業人口。“腰部企業”雖然沒有頭部企業的品牌效應、流量吸引力、資金和技術實力,但在確保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優化經濟結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君智戰略咨詢在過去幾年中,服務了飛鶴、波司登、雅迪等五家百億營收規模的生產服務型企業,一方面拉動就業人口上升、另一方面帶動消費。疫情期間,這些企業非但沒有裁員,還通過業務的拓展增加了新的就業崗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及時轉變思路,調整戰略,不一味地依賴政策,主動尋找市場新機遇,滿足和激發新需求,有的企業還實現了逆勢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