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雖多磨難,但愛同在,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去守望公益的星火,擁抱和推動一股股向上向善的力量,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希望和美好才不斷發生擴散。 ? 6月16日,第十七屆2020中國慈善榜正式發布。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本次發布采用了線上直播的形式。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政部原副部長、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宮蒲光,中國僑聯顧問、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喬衛,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公益時報》社社長劉京,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何建民等見證了榜單發布。 ? 劉京社長在發言中提到,過去的十六年中,《公益時報》秉著“旗幟鮮明地揚善”這一初心,以編制中國慈善榜的形式,完整記錄下了十六年來我國大額捐贈的詳盡數據和發展趨勢。本次的年度發布,除了對2019年的大額捐贈進行回顧,為了記錄2020年中國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同心戰疫的歷程,活動還同時發布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贈榜單。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了響應《慈善法》的鼓勵和支持慈善活動的精神,在榜單發布的基礎上,中國慈善榜對年度慈善家、慈善企業、基金會、慈善項目、慈善明星、公益研究報告、慈善榜樣等進行了表彰。 ? 2020年,大愛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憑借在公益道路上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與百度公司、騰訊公司等榮列“中國十大慈善企業”。這是對大愛城控股及大愛公益基金關注中國老齡化社會發展、關愛中國老齡群體和持續付諸行動的表彰和肯定。 ? 慈善榜的頒獎詞中提到:“大愛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致力于探索中國社會化健康老齡產業,砥礪十載,積極倡導情滿三代的大愛生活方式。多年來,實現對中國老齡群體及其三代家庭的深度關懷。2019年,通過成立愛晚基金,舉辦各種公益活動,持續支持社會化養老事業公益平臺運營。” ? 大愛城控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愛城控股通過十年的深耕,不斷創新養老模式,通過產業鏈協同和產品創新,為中國社會化養老提供實踐探索的范本。希望今后能夠聯合社會各界,為中國老齡群體及其家庭帶來更幸福的生活。” ? 2015年,大愛城控股始捐5000萬元,在中國慈善榜舞臺上正式啟動中國社工聯旗下非營利性專項基金——大愛公益基金。自成立以來,大愛公益基金以關注中國老齡化社會和老齡群體為中心,服務于中國老齡事業相關的養老服務、健康醫療、終身教育等產業與人群,積極組織并推廣各種利于公益事業發展的社會活動,大力促進媒體參與公益事業,創建公益宣傳公共平臺,開展公益事業研究,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 2019年,大愛城控股捐贈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發起成立愛晚基金,旨在打造支持社會化養老事業公益活動和公益項目的運營平臺。捐贈《公益時報》社,用于支持2019中國慈善榜系列公益活動。公益支持2019“大愛城杯”高爾夫公益聯誼賽活動,活動中所籌善款全數用于“美好社區計劃”的建設活動。 ? 在公益的道路上,大愛城控股永葆初心、不斷前行,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讓大愛在身邊。 ? 2018年,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全國首家“美好社區計劃”實踐創新基地正式在香河大愛城落地。 ? 面向老齡群體及其三代家庭,大愛城控股將生活核心資源聚合于大愛美好社區。整合運營養老、醫療、教育、農業、商業、地產等產品服務,使長者獲得妥善照護、孩子獲得悉心教育、夫妻獲得悠閑休憩,實現父母在旁,兒女繞膝,三代之家樂享安心、安定、安樂的生活。 ? 2019年,大愛城控股以大愛美好社區為依托, 通過與上海美麗心靈社區公益基金會、啟東市婦聯、文明辦以及荷風北京公益基金會等組織的合作,組織社區居民一同參與公益夏令營、“大愛春蕾班“等公益項目,為鄉村貧困兒童送去大愛關懷。 ? (1)捐贈2019荷風上海、北京公益音樂會,為來自鄉村的孩子提供與優秀音樂家共同演奏的機會; (2)捐贈上海美麗心靈社區公益基金會,用于舉辦“精靈書屋公益夏令營”活動,邀請來自云南騰沖縣的孩子們來到上海進行成長體驗; ? (3)支持啟東市婦聯、文明辦共同舉辦2019“小春蕾”愛心公益夏令營,并與啟隆學校進行結盟,成立“大愛春蕾班”,資助20名貧困孩子的學習生活; ? (4)為了使貧困地區的小學生有課外讀物和益智玩具,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開發大腦,捐贈荔波瑤山民族小學兒童圖書和益智玩具,將大愛的理念、文化和溫暖帶給了孩子們; ? (5)與美麗心靈基金會合作,參與“2019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公益義賣活動。大愛書院長者作品及崇明島大愛農道有機公園農產品義賣所得用于支持 “精靈書屋計劃”,為偏遠山區孩子購買書籍; ? (6)“大愛春蕾班”送春活動,為啟隆學校春蕾班的孩子們送去有機蔬菜和新年臺歷。 踐行社會責任,是一個企業長久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大愛城控股作為中國健康老齡產業的先鋒探索者,在創新養老模式,引領中國家庭樂享“情滿三代”的大愛生活的同時,時刻關注著社會公益事業、中國老齡公益事業的發展。未來,大愛城控股將繼續砥礪前行,組織推廣各項公益活動、打造多種公益平臺,身體力行回報社會,在公益事業的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