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以上的城市居民、90%的時間都在園區中度過,“園區”不僅包括我們生活的住宅區,日常工作的寫字樓、產業園區,還包括休閑娛樂的商場、舉行展覽和賽事的場館.... 一場疫情,給我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也讓園區的管理者們意識到了園區智慧化建設的重要性。 例如,疫情期間,很多園區都展開了重要的排查工作:測量體溫、出入管理、登記人員的旅居信息……但當時不少的園區采取的還是“原始”的管理辦法,如:發放紙質版的出入證、紙質版的表格登記信息、值班工作人員對進出的人員逐個測量體溫等,效率低下也不夠人性化;智慧的園區則用紅外線體溫監測系統,取代了現有的人工測量體溫,人員的通行效率進一步提高,避免了人員聚集,降低了感染的風險。 疫情“催化”數字經濟提速 智慧園區的“新”思考 我們可以發現,疫情期間,數字經濟的作用被激發出來,數字化轉型程度高的企業在危機之下往往表現得更好,隨著數字時代的加速到來,數字化轉型或已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相較于傳統基建,新基建聚焦領域傾向5G、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既能夠彌補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又滿足了未來產業升級需要。 在疫后復工復產、提振經濟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已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而智慧園區作為數字經濟的新型載體,對未來的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以及城市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新基建按下了“快進鍵”,其上下游產業鏈的需求將會進一步拉通,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也將發生質的突破,為數字經濟的騰飛帶來乘數效應。在新基建風口,園區資產運營企業如何通過數字化重塑園區運營,打造智慧化、在線化、生態化空間服務能力,提升管理效率、創新運營服務、促進產業集聚,實現企業突圍發展? 在近日舉辦的主題為《新基建風口,智慧園區數字突圍之道》的#Σco時間#活動上,華為中國區政企智慧地產與建筑系統部總經理邵湖和金蝶我家云市場與解決方案負責人程濤就以上話題進行了分享和探討,同時介紹了華為與金蝶我家云打造智慧園區的最佳實踐。 目前,國內園區空間載體數量巨大,部分區域的創新載體開始出現相對過剩的問題。數據統計,省級以上的產業園區(小鎮)過萬家,全國園區總數已經超過4萬家。而年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劇了這一困境。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產業招商難 園區傳統的招商渠道,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無法正常的去做開展,再加上很多園區的企業經營不善,或者現金流出現了問題,導致租金收取等遇到麻煩; 2?資產運營難 資產數據的可控性和可視性不高,使管理的成本和效率受到了的影響。 “新基建”的提出被認為是對沖經濟下行壓力、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推動改革創新的主要力量。這一政策對于園區的數字化發展意味著什么? “新基建意味著新機遇”,金蝶我家云市場與解決方案負責人程濤表示,“國家投入了1800億到新型智慧城市與園區的建設領域中,新型智慧城市與園區的建設有兩大方向,一是生活環境的社區,另一個是辦公環境的園區。服務業在這一部分所占據的比重會越來越大,所以,園區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前景非常巨大的。” 華為中國區政企智慧地產與建筑系統部總經理邵湖認為:“在新基建的加持之下,包括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將會成為園區未來的運營的標配,從而真正的實現未來園區的可在線、可智慧、可管理,最終實現效率的提升,運營業務的創新。” 打造智慧園區, 從“可期”變為“可行” 縱觀產業園區的發展軌跡,先后經歷了“以生產要素需求推動”的1.0階段、“以服務要素需求推動”的2.0階段、“以科技創新要素需求推動”的3.0階段,目前,已進入到了“以城市功能要素需求推動”的4.0階段,也就是智慧園區的發展初期。 “智慧園區一定是一個產業互聯的云平臺,需要實現五大目標,包括智能化的基礎設施、統一的管理平臺和體系、數字化的管理場景、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從5大目標來看的,整個智慧園區的建設一定是一個生態工程,它不是一家企業,也不是哪幾家企業能夠完全去完成改造的,需要有平臺能力支撐,我們也很有幸跟華為在園區建設方面一起打造園區產業。在物業管理,園區經營,園區服務這部分,和華為形成一個合力,助力智慧園區的建設。”程濤說道。 邵湖表示:“智慧園區建設要有一些依托和抓手的,人工智能、5G、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已經進入到成熟的階段,但單點的技術無法幫建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園區,所以,我們通過一個數字平臺或容器,將這些技術進行有效的承載。這些技術在一個容器里能夠互相的去激發、互相去碰撞,才能爆發最大的價值。華為提出了沃土數字平臺計劃,將這些能力進行了有效的成立和封裝,從而實現數據、資源,包括系統間的一些有效的融合,助力智慧園區上層業務的創新。” 據了解,傳統智能化的弱點都是按照縱向的垂直建設的一個子系統堆砌組裝起來之后,就變成了所謂的園區智能化,并不是真正的“智能”。而華為的核心思路是,進一步做強橫向的連接,將縱向的數據進行橫向的拉通,通過華為創新的技術手段,實現真正的連接,打破數據孤島,形成業務的聯動和創新,最終實現將園區中的人、車、物、所有的管理對象進行全融合。最終使園區能夠達到安全、可控、綠色高效的目的。 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 讓智慧觸手可及 華為認為,只有把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融合才是真正的數字化。而華為智慧園區數字平臺,基于自身的園區數字化轉型實踐成果和客戶實際業務需求而打造,并已經在多個場景中付諸應用: ?華為的智慧園區:遍及170+個國家和地區,通過將對象、流程和運營數字化,打造了業界首個全數字化園區樣板。例如,事件響應時間降至2秒,周界誤報率降低90%;安保人員整體優化15%,門禁成本下降70%。? 華為也與萬科、融創、中海物業、綠城、招商蛇口等多家房企合作,共同打造了精準、精細、精致、精益的智慧園區。 邵湖表示,“在智慧園區的建設過程當中,包括5G、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助推器,華為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領先優勢,希望能夠將華為的智慧園區解決方案帶入到每一個園區,讓智慧觸手可及。同時,華為深刻地知道,園區運營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華為希望能夠與更多合作伙伴一起,為客戶打造一個真正為客戶解決問題的、有價值的方案。” 寫在最后: 傳統園區一直面臨著安全保障弱、管理效率低、運營成本高、辦公效率低、服務體驗差等痛點。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依托華為產品組合,聚焦安全、效率、體驗和成本優勢,助力用戶打造了智能化、標準化的智慧園區,不僅為園區管理者及企業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場景以及運營服務體系,更使得園區內人力、物力成本大幅下降,讓“智慧”無處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