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伴隨著時間的腳步,我國雨季即將到來,鐵路部門將面臨著防洪防汛的考驗,這不僅關系著國家運輸大動脈的平安暢通,還考驗著鐵路部門的抗風險能力。面對多變的氣候,多管齊下,內外兼修,才能有備無患,從容應對防洪防汛大考。(2020年3月28日中國青年網) 隨著雨水季節的到來,一場防洪防汛保障列車運行安全的戰斗也是隨之打響。早期,更具水利部門的預測今年的汛期氣候形勢復雜,這就意味著鐵路部門將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總所周知,防洪防汛大考是鐵路全年運輸安全中重要的一環,也是事關旅客行程的頭等大事,而答好防洪防汛答卷的關鍵在于防患于未然,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發期”。為此,鐵路部門開展防洪防汛培訓班,進行防洪防汛知識、應急處置預案綜合培訓,強化安全意識,提高應急處理能力,為列車安全運行提供了保障,打下了“預防針”。 而鐵路線路多在山區且地形復雜多變,這就對鐵路部門防洪防汛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人工排查風險點是歷年來防洪防汛工作中的主要方法,也是長期防洪防汛以來積累的寶貴經驗。安全無小事,事事需上心,任何細小的安全隱患都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這廣大職工需時刻銘記于心的。逐一逐處把控現場細節,上山下河、鉆隧進涵,進行記名式、全覆蓋檢查,這需要廣大職工堅守崗位、迎難而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保障線路完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一道道橙黃色排險除阻的身影是崇山峻嶺間美麗風景。 鐵路作為交通運輸行業的“老大哥”,當然也會有高科技助力。在防洪防汛工作中的第二道防線上,智能新技術緊跟時代發展,彌補了人力的不足,也減少了職工的作業安全事故的發生。無人機、巡線定位系統、一鍵式對講機等技術革新,解決高處險處的防洪防汛勘察問題。扎實的搶險維護技術是防洪防汛工作中的第三道防線,面對排查出來的問題和隱患,用技術手段及時采取有效監護措施,妥善解決,并限期整改完成,防微杜漸。各種“黑科技”的引入讓防洪防汛工作有了新的“活力”,也增添了在防洪防汛大考中的底氣,這得益于國家經濟的發展與鐵路人才的不斷創新。 防洪防汛不僅關乎旅客的生命安全,也關乎鐵路生產工作的安全性,這是一項重要工作,不能有半點馬虎。一頭連著交通運輸、宏觀經濟,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民生幸福。要答好防防汛的安全答卷,就需要每位鐵路人堅守崗位,發揮著主觀能動性,將“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使命作為自身的奮斗目標,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保障列車運行安全注入自己的力量。文 鄒志蘭?陳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