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一個集研究、設計、試驗、制造及質量保障于一體的比較完善和健全的航天科學技術管理體系。而當時,作為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和運載火箭彈道計算老專家之一的宋慶元,正是來自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的前身——原航天部二院計算站。 幾十年來,秉承自力更生、協同創新理念的七〇六所立足信息技術產業,從航天到軍工,從軍工到民用,一路成長為以計算機軟硬件研制及產品開發應用為主,集研發、設計、生產和服務為一體的國防領域計算機與控制技術核心研究所,并成功躋身我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主力軍行列,為強國、強軍以及國民經濟關鍵行業信息化建設、數字化轉型,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自力更生打造信息技術產業生態 現代科技應用為社會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信息安全隱患,沒有信息和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因此,通過發展自主研發的核心基礎軟硬件,確保網絡安全乃至國家安全已成為國家意志和行業共識。 為響應國家號召,七〇六所在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領域率先布局,圍繞“自主創新”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僅在自力更生研制關鍵軟硬件、計算機信息系統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同時也打造了核心技術在手的安全信息產業生態,并取得了面向行業應用的豐富成果。 信息技術產業是一個由硬件、基礎軟件和應用系統構成的大生態,其中包含很多環節。七〇六所研發的產品作為其中一環,如果僅靠單兵作戰,不僅競爭力低,而且還無法打造閉環消費體驗和豐富的產品應用場景,七〇六所所長助理張宇表示。因此,打造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生態已勢在必行。 全國產高性能計算機系列產品 為此,七〇六所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前進,先后打造起國家首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樣板間”,并完成了國內第一代國產自主“天熠”云平臺的構建,以及全國產高性能“航天昆侖數據庫一體機”的研制,從而使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品完成了從CPU芯片、固件、中間件、外設、配套設備等硬件,到操作系統、數據庫、應用軟件、云平臺等軟件的產業鏈完整覆蓋。 航天科工自主研發計算機應用規模已超2萬,是目前國內自主研發信息系統最大規模的應用案例 “多年來,七〇六所一直緊跟國家推進信息化、數字化的步伐,持續進行技術升級迭代,當前所內主打的信息創新應用技術系統,正是國內該領域的主流產品”,張宇說。 事實上,信息技術未來的創新發展,不僅要在關鍵技術領域具備國產能力,更要向著技術過硬、產品過硬、解決方案成熟、自主知識產權完整、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基礎穩固等方向邁進,從而實現產業上下游的嚴密對接以及產學研用的一體化布局。 當然,在打造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生態過程中,團隊也遇到過難點,張宇坦言。作為第一批進入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領域的企業,其產品推廣的最大難點就是適應黨、政、軍企事業單位客戶的特殊使用習慣,比如更高的保密要求,以及更強的產品個性化需求等。 “團隊要在摸索中不斷改進、升級我們的產品,實現產品從能用到好用,再到客戶愛用的目標”,張宇認為。正是七〇六所的率先布局,為后續兄弟單位進入行業起到了助力作用,并直接促進了中國安全放心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生態的成型。 據悉,目前七〇六所已有十幾款自主研發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品進入《某關鍵產品名錄》,充分顯示出國家相關部門對該所工作的認可。 自主安全地推動企事業單位數字化進程 “企業數字化轉型很難,但不搞數字化轉型更難,而且會越來越難”,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高紅衛在近日參加企業家高端對話時表示。作為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防建設、服務國計民生的骨干央企,七〇六所要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通過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品,確保用戶信息安全、確保國家國防和經濟安全,并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貢獻航天智慧和航天力量。 “信息技術產品的國產研制工程,從國家安全層面來講,關鍵是要保證核心器件產品安全,核心技術在手”,張宇補充道。為落實集團公司發展戰略,緊抓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重大發展機遇,七〇六所堅持戰略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加強“三創新”,強化“四要素”協同,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化能力和協同發展能力。 “好的產品是設計出來的,是用出來的,而不只是造出來的”,張宇說,“以服務器終端、辦公軟件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品為例,該類產品要以市場為牽引,主動對標國際先進進行技術迭代,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提升、不斷進步,以實現產品的持續優化和規模化推廣”。據介紹,當前不少軍工事業單位都在向企業轉型,這對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領域來說是一個重要契機,團隊在滿足國家和軍隊信息化建設保密要求的同時,還應不斷提升用戶的治理能力。 “目前,我們正處于國家基礎建設第三階段。以推動信息治理、產業治理、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主要目標,是我國綜合治理能力提升的基礎工程”,高紅衛在企業家高端對話中指出,這具體包括了信息治理基礎設施、產業治理基礎設施、國家治理基礎設施三個領域,而七〇六所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恰好能為此貢獻一份力。 高紅衛董事長攜天玥系列筆記本在企業家高端對話訪談中 “航天科工未來將重點參與工業互聯網和智能物聯網建設;在信息治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參與5G、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和產品研制;在國家治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重點在安全治理、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優勢,”張宇說,經過五年多的努力,所里研發的銷售終端計算機、服務器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品已被成熟應用于國家有關部門和多個省份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試點項目,并完成了在18個地區逾30%的市場占有率,先發優勢非常顯著。 趁著如此良好的發展態勢,七〇六所又在營銷模式上探索起新路子——以最大化利用集團資源為目標,在充分借助集團內航信、六院、深圳工研院等多家兄弟單位地域優勢的基礎上,以駐地業務代理的形式廣泛開展社會合作,打造集營銷、售后于一體的綜合立體的大協同體系。據悉,在這套體系作用下,七〇六所的用戶已從黨政軍逐漸拓寬到公檢法,以及金融、交通、能源等重大民生工程領域。 “所里一直是研發和營銷兩手都要抓,兩頭都要硬”,張宇表示。在他看來,創新不僅是靈光一閃,更是一代代人對一批批產品歷經時間的不斷完善和糾偏。 ?“大投入會有大產出,而我們需要的是依靠制度優勢,帶來整體產業的協同創新”,張宇概括道。在全體成員一致努力下,目前所里已成立了方舟創新重點實驗室,以聚焦前沿技術跟蹤和新品研發,而這無疑加快了七〇六所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的發展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