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難免有點慌,命運似乎已經形成定格。 四十歲開始,大多數人的生戰略在慢慢轉向防御階段。不再心比天高、爭強好勝,口中常常念叨著歲月靜好。 可對于內蒙古農村大媽劉樹梅來說,四十歲以后,人生才進入了“開掛”狀態,迎來巔峰。 43歲時,劉樹梅因為一條18s時長的吃飯視頻,走上了網紅之路。 這位大媽叫劉樹梅,一個中國內蒙古草原上再普通不過的婦女,今年48歲。她就是快手上坐擁1500W粉絲的美食領域創作者——“劉媽媽的日常生活”(ID:Lm520666)。 大城市里快節奏的生活不免讓人疲憊,累的時候,躺在沙發上翻看劉媽作品中展示出的鄉村生活,再加上她幽默的表演,緊張的神經得以放松之余,甚至讓人產生一種想要回村生活的沖動。 劉媽媽玩了五年短視頻和直播,是千萬粉絲的大網紅,卻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故事,出過什么新聞,她只專心拍作品,記錄家常美食的制作食用,拍段子逗大家一笑。幾年如一日,即使現在賺了錢,依然留在農村,還是以前那一身樸實的穿著,大家喜歡的也正是她這樣樸素的氣質。 (劉媽日常段子) 時間回到2001年,29歲的劉樹梅和丈夫王喜華帶著兩個孩子,走出了內蒙古通遼奈曼旗的農村。和中國大部分出村務工的農民一樣,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賺錢。 賺錢,是為了還錢。農民種地,靠天吃飯。買化肥要借貸款,一年下來收成不好,等于白干?!爱敃r因為800塊錢買化肥的貸款還不上才出去,打了幾年工才還上。” 來到遼寧海城后,他們在縣城的山溝里找到一個不到五平米的小土房住了下來。之后丈夫去了石頭廠做體力活,劉樹梅每天騎電動車到服裝廠做縫紉活。 裝車、燒窯、拉石頭。三年下來石頭廠的重活壓垮了王喜華的腰,錢沒掙到,反倒累的病倒,沒辦法再去干活,治病還借了不少錢。兩口子的生活仿佛按下了停止鍵,陷入了走不出的危機。 (劉樹梅和丈夫王喜華) 五塊錢,成了他們生活“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4年的一天早晨,一覺睡醒,7歲的女兒上學需要五塊錢的生活費,這下子難倒了劉樹梅兩口子。丈夫長期停工加上治病欠了不少錢,身處異地沒有朋友,借不到錢,急的沒辦法,劉樹梅和丈夫坐在床上面對面掉眼淚??抟矝]辦法,最后她硬著頭皮跑了幾公里外海城的妯娌那里,借了錢回來給了孩子。 生活再難,還得繼續往前走,雖然一直沒改觀。劉樹梅兩口子在外打工6年,攢了些錢,又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又把他們的生活重新拉入困境。兒子上學路上被車撞骨折,在醫院躺了幾個月,幾年打工攢的五千錢全花了進去。這幾年到海城打工,基本等于白干。 生活兩次被按下了停止鍵,這是劉樹梅無法忘記的人生片段。 人一生中改變命運的機會不多,可能一個偶然間的無意,你抓住了,命運就會產生奇妙的變化。 2015年劉樹梅回通遼老家參加親戚婚禮,女婿張洋在餐桌上給她錄了一段18秒的視頻,成了熱門。當時身邊的人都在玩快手,女婿看到劉樹梅的視頻很受歡迎,就問她說要不開個號吧。 “那就玩唄”一句話之后,“劉媽媽的日常生活”就出現在了網絡上。 劉媽媽的女婿張洋,以前是個二人轉演員,口才好、有表演天賦,兩個人便開始錄制短視頻段子,一來二去拍了不少作品,開始迅速吸引粉絲,偶爾還能獲得些收入。 2016年4月,“劉媽媽的日常生活”已經吸引了50W粉絲。女婿跟她商量做場直播,第一次直播面對鏡頭劉媽有些不好意思,上千人來圍觀,她只播了半個多小時就下播了。但在當天,她收到了375塊錢的打賞,當時還在服裝廠做縫紉工的劉樹梅一個月收入才一千塊。她在潛意識里有了新的想法?!?75”這個數字劉樹梅這輩子都不會忘。 (劉媽學車視頻) 在外打工的日子辛苦又賺不到什么錢,劉樹梅跟張洋商量要不干脆回村拍短視頻,或許還能有些收入。就這樣,兩個人就跑回奈曼旗,開始研究拍短視頻作品。女婿想創意,劉媽媽出演。一開始的時候,村里人都躲著這倆人,背后笑話他們跟不正常似的…… 時間一點點過去,“劉媽媽的日常生活”在2016年6月的一天,張洋跟村里人借了臺車,錄制了一條劉媽學車視頻,短短幾分鐘的視頻發布之后,就在互聯網的傳播中產生了裂變效應,隨之而來粉絲翻倍增長。 往后的日子里,劉媽媽和女婿就在村里拍視頻打廣告、直播打賞的方式獲得收入,一年下來有了幾十萬的收入。村里看到劉媽媽玩快手就能掙錢,也都加入了進來跟著劉媽媽一起玩。 2016年,是中國網絡直播元年,在網絡直播行業的一片藍海里,劉樹梅和張洋抓住了命運的船舵。到2018年6月,快手小店上線,快手電商從序幕走向舞臺中央,“直播帶貨”這個新名詞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此時,劉媽媽的日常生活”粉絲已經突破千萬。通過直播帶貨、打賞這些形式,在短短這幾年里,劉媽一家通過快手獲得上千萬的收入。如今劉樹梅也帶著村里人開始一起拍短視頻,開直播,這些人都在經濟和生活上獲得改觀。 2018年9月,劉樹梅和張洋成立了傳媒公司,說是傳媒公司,實際上就是身邊一些人一起做的短視頻工作室。開業那天,在內蒙古通遼的珠日河草原上,劉媽媽召集了快手上粉絲千萬到百萬不等的幾十位網紅,組織了一場宣傳家鄉的直播活動。這個很少出現在外人視野里的旅游景點,在快手眾多網紅帶來的流量加持下,被500W人在線圍觀。 在每個產業發生重大變革中,總有人會享受到變化帶來的福利,快手像一架直升機一樣,帶著這群人直沖云霄,實現階層跨越。而劉樹梅和張洋只是手握機票的兩個普通乘客。 截止2020年,已經有2200W人通過快手獲得收入。其中有近500W人來自中國偏遠貧困地區。 有了收入后,劉樹梅在縣城買了個140平的二手樓房,這是她以前最大的夢想。沒錢的時候,她曾跟兒子說,“供你上大學了,可能就不能給你娶媳婦了,頂多買個房,現在給你娶媳婦不用愁了”。 如今,劉樹梅還是那個穿著樸實的農村婦女,和張洋依然留在農村帶著村民拍快手、做直播。曾經笑話過他們的村民如今見到他們都心生敬畏。不做直播的時候,劉樹梅就和一家人在一起做做飯、打理田地、種種花。 有了錢以后,生活跟以前相比沒有什么變化,只是不用再愁錢了。 快手上的老鐵們都知道,劉媽媽的短視頻作品除了搞笑段子,還有豐富的家常美食視頻,與其他美食博主不同的是,劉媽媽和女婿錄制的做菜視頻,除了教老鐵怎么做菜,還喜歡用順口溜的形式把菜譜用旁白的方式表現出來。 劉媽媽平時做菜,總是注意食材的搭配。一碗白面,一碗玉米面,一個新鮮的土雞蛋,一袋純牛奶,攪拌醒發之后,大碗發糕就基本出爐了。這一碗發糕就包括了兩種谷物、奶類和蛋類。此外,劉媽媽在食材的選用上也更青睞土生土長未加工的食材,劉媽媽蒸出來的大碗發糕,帶著農村特有的淳樸熱情。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暴發并迅速波及全國,遠在內蒙古通遼的劉媽媽和女婿他們的生活也受到了影響。過年期間在家足不出戶,劉媽媽制作的【豆腐宴】視頻被入選到了快手聯合WFP組織的#宅家營養餐#食譜征集活動中,視頻里,劉媽媽從大豆下鍋、熬制成豆腐到最后做成一桌子的豆腐大餐:炸豆腐盒夾肉餡、宮保豆腐丁、麻辣豆腐、白菜燉豆腐、澆汁豆腐……劉媽媽做豆腐注重葷素搭配,在讓家人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讓他們吸收各種營養增強了體質,老鐵們禁不住感嘆劉媽媽的心靈手巧,紛紛點贊。 劉媽媽還一直注意物盡其用。在劉媽媽的豆腐宴視頻中,無論是豆腐渣還是豆腐,都有其用途,不能隨意丟棄。豆腐渣可以做成一道菜,豆腐腦也是一道美味……不浪費,是農村人引以為傲的習慣,也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一直以來的倡導。 搜索#宅家營養餐#話題標簽頁,便能看到“劉媽媽的日常生活”為活動專門準備的營養食譜視頻?,F在,#宅家營養餐#話題標簽頁的播放量已經超過3億,征集到的活動的視頻作品2500+個。搜索#宅家營養餐#話題標簽頁,便能看到“劉媽媽的日常生活”為活動專門準備的營養食譜視頻。 除劉媽媽外,還不乏一些快手美食領域達人參與:如人們熟知的@李子柒,追尋藏于深山,富含氨基酸以及16種以上無機營養元素,享有"天下第一珍"美譽的刺龍苞;@我是不白吃,通過制作動畫形式,講解各種食材營養價值等。 此次快手扶貧和快手美食團隊共同支持的#宅家營養餐#活動,也是積極響應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一直以來的營養、不浪費的理念倡導。在疫情這個特殊的時期,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快手更是希望用制作營養美食來傳播零浪費、零饑餓、均衡營養的理念。增強免疫,驅散疫情陰霾,用美食振奮人心。讓我們一起減少食物浪費,合理搭配營養膳食,在家增強抵抗力!眾志成城,希望疫情早日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