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湖南湘鄉市的興利采石場,過去是一片繁忙地采石場景,而現在映入眼簾的是漫山遍野的翠綠,呼吸到的空氣沁人心脾。在這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當前采石場的停礦復綠工作,正在描摹出一副蒼山滴翠、綠意濃濃、魅力獨特的生態畫卷。 美麗的桃林水庫 保護水源 責無旁貸 2017年湘鄉市人民政府下發關于《水功能區劃》的批復,該采石場范圍有80%的面積屬于桃林水庫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陸域范圍,在此范圍內按照要求該礦必須拆除或關閉。 2018年,湖南湘鄉興利采礦有限公司積極響應綠色發展的號召,本著保護生態、保護水源的原則,向主管部門申請了閉礦,于2018年6月實現了完全閉礦,拆除了所有生產設備,解散了礦山公司,全面進入了復懇復綠的后期工作。據了解,在閉礦前該礦新增投入近千萬元,但是在保護水源的重任面前,他們還是做出了選擇,以生態環境為重,保護綠水青山。多年來,受礦產品市場走俏和當地百姓“靠山吃山”思想的影響,礦產資源開采已經進入強化階段,自然植被遭到了破壞。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有的公司在此進行礦山資源開采,使得采區的山體上留下了累累傷疤,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對于水源的保護產生了巨大壓力。為此,該礦山公司痛定思痛,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保護水源和生態環境,作出重大犧牲在所不惜,全面加快礦山停礦復綠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步伐。 全面整治 ?礦換“綠裝” 為還礦山綠色生態環境,該礦多措并舉、加快進度,狠抓停礦復綠,打響了生態治山攻堅戰。 加強管護隊伍的建設,成立領導小組,設立了礦山綠化工作隊,負責礦區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和綠化區的管理工作,并對管護人員進行培訓,著力解決礦山負責復墾土地管護中所需的資金、勞動力等問題。湘鄉市委市政府也積極開展環保宣傳工作,加強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及土地復綠的宣傳,提高了群眾對地質環境保護重要意義的認識。對已完工的項目,采取設立標志牌、粉刷標語等多種宣傳形式。建立了長效管護機制,制定林、草管護辦法,劃區落實管護責任制度,進行掛牌管理,實行輪流巡查制度,對發現人為毀壞行為及時制止,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保證復綠工作順利實施。據了解,由于原礦山村道因礦車運輸車輛運載而損壞,該礦不但無償拿出??顚Υ宓肋M行了恢復還原,還對原路面進行拓寬,受到當地群眾支持和贊賞。 新修建的水泥路 強化監管 ?打“持久戰” 保護綠水青山,不能只打陣地戰,要樹立長遠目標,建立了長效機制,堅持打好“持久戰”。 在具體工作中,始終堅持科學管護、建綠復綠,全面推行地質環境保護、治理恢復、土地復墾監測等工作,同步推進、統籌實施,保障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及土地復墾。同時,完善管理機構,定期安排專人對種植樹木和草種的成活率,進行監測,及時對土壤培肥,以保證土質的提高。尤其是加強對破壞地草種生長狀況的監測,對未成活的樹草隨時進行補種管護措施。在采訪中,該礦負責人周蘇漢表示:“自己與大山打了一輩子交道,有責任有義務為保護青山綠水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現在能讓礦山重新煥發綠色生機,我感到很滿足,后期我們還將采取一系列有效舉措,持續推進礦山復綠工作”。 復墾復綠后滿山的樹苗正茁壯成長 綠色發展 效益凸顯 綠色發展是當今發展的主題,以效率和諧可持續為目標。通過廢棄礦山復綠、打造綠色生態屏障等一系列舉措,初步形成了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文化良性互動、和諧共進的生態建設保障體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據了解,自停礦復綠工作開展以來,湘鄉市委市政府以解決礦山生態環境與恢復治理問題為突破口,采取縮點減量、停礦復綠等措施,落實生態環保的各項要求,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積極發展綠色礦業,為礦山生態環境改善奠定了基礎。從打造生態區、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出發,在廢棄礦山治理上,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綜合利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原則,做到宜綠則綠、宜用則用、宜耕則耕、宜景則景,逐步走出一條景觀再造、生態復綠、深度開發、災害治理、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礦山綜合整治之路。 在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巧遇了幾位當地的村民,通過他們的表情,就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高興,其中一位村民說:“以前這里塵土飛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平時家里都不敢開門?,F在來了個大轉變,自從停礦復綠工作以來,我們周邊環境變好了,空氣清新了,礦山還為我們修了水泥路,方便了出行?!?/p> 讓廢棄礦山復綠,還綠水青山于民。據悉,未來湘鄉市將以綠色發展、健康養生、休閑度假為特色,全面建設生態休閑新產業,圍繞停礦復綠工作,深入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苗木種植產業,利用特色資源優勢,打通礦山復綠旅游通道,逐漸形成集休閑度假、養生健身于一體的生態養生特色區,全面打造青山相擁、綠水環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獨特魅力風采!(李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