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說起麥組合,可謂家喻戶曉。由他們創作的《叫魂》、《貴州城》、《少年歸來》等原創歌曲在西南地區傳唱度非常高。近日,筆者分別對麥組合的兩位成員歆僑和范越進行了采訪,了解到他們音樂路上的心酸和無奈。 麥組合 范越:為夢想創作 夢想的路上,總有人堅持不懈,不斷壯大夢想的臂膀。麥組合成員之一范越,就是這樣一個受到過質疑甚至嘲諷,但依然堅持自己音樂道路的人。 初中一次舞臺唱歌演出經歷中,熱烈的掌聲讓范越萌發了對音樂的熱愛,在一位愛好吉他的老師的幫助下,他開始學吉他,從此對音樂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家人、朋友的反對,沒能打消他對音樂的渴望。高中時期,范越就開始自己寫歌,幫同學剪輯唱歌音頻,音樂的天賦已顯露幾分。高三那年,父親的去世讓本就不寬裕的家庭負擔加重。無奈之下,2011年,高中畢業的范越就離家北上,在北京一家錄音棚打工學習音樂制作知識,這段吃苦、甚至有過被騙的經歷,仍然沒有打垮他對音樂夢想的堅持。 2013年,音樂制作上大有進步的范越回到六盤水,為了維持原創音樂和生活經費,在高中恩師所開琴行當吉他老師,同時接單制作各種類型的音樂,但他始終堅持創作流行音樂作品。同年,他的第一個作品《他不會回來了》上線,漸漸小有名氣的他,陸續做出更多作品,2015年貴州衛視春晚節目就啟用了他的原創作品《涼都雨》,各音樂網站都能聽到他的原創歌曲,六盤水各地和周邊晚會、演出也能看到他的身影。 不善言辭的他說出自己的規劃和想法:“我就想一步一步做好原創音樂,出更多好作品被孰知和認可,目前六盤水原創音樂發展方面的缺失也是我想盡自己薄力的地方,我也一直在努力學習和前進的路上。” 歆僑:為情懷歌唱 同樣出生于貴州省水城縣大山里的歆僑,因家境貧寒,16歲就輟學成為千萬個打工大軍中的一員。他曾是建筑工地的臨時工、在餐館里的服務員,后因愛好文學和音樂而成為一名影視人和音樂人。 在歆僑15歲的時候,因家庭變故,他不得不輟學遠離家鄉外出打工。 在打工期間,歆僑愛好寫作,在網絡上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約在一起拍攝網劇,產生了不小的反響,逐漸成為當地的“網紅”。在和范越成立組合后,歆僑還和合伙人合拍了電影《少年歸來》,為成當地第一個拍攝商業電影的影視團隊。 雖然從事的是影視行來,但歆僑一直懷有音樂夢,一有機會就想辦法參加各類歌唱演出。2014年,當是在離六盤水數十公里外的一家琴行打工的范越慕名到六盤水找到歆僑,兩人成為了朋友。2017年,兩個在當地一個商會的年會上合作演唱了歌曲《水西謠》,受到觀眾的歡迎。經歷這件事,歆僑決定創作屬于自己的原創歌曲,于是根據兒時的所見所聞創作了《叫魂》的歌詞,發給范越作曲,不想這首方言民謠成一時間火遍云貴川三省。接下來又為《爸爸的行囊》、《少年歸來》填了詞。 在一次演出現場,當主持人問及歆僑怎么看等自己的作品時,歆僑回答道:“我所創作的作品均包含著我心中的情懷。我認為,沒有情懷的作品都不能算是優秀的作品。” 夢想就在眼前 自成立以來,麥組合已發行了多首原創作品,參加各種規模的演出數十場。2018年,麥組合為電影《少年歸來》創作并演唱了同名電影主題曲《少年歸來》和主題曲《不入畫》,并在電影里出演相關角色,我們在期待的同時,也祝福麥組合在音樂道路上越來越好! (羅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