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辭任董事長,交棒張勇,這不是馬云的第一次退休。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文/劉潤(runliu-pub) 2013年5月10日,杭州黃龍體育場。 馬云單膝跪地,對穿著雨衣坐在體育場中的4萬名來賓說:48歲以前,工作就是我的生活;48歲以后,生活就是我的工作。以后就拜托大家了。 馬云退休了。 但,這不是馬云的第一次退休,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馬云的第一次退休:辭任總裁 那馬云的第一次“退休“是什么時候呢? 2006年。 2006年11月衛哲宣布辭去百安居中國區CEO的職務,擔任阿里巴巴公司總裁,兼集團執行副總裁。 這次,是馬云第一次使用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經理人。 他說:“和衛哲的相識,改變了我對職業經理人的看法。盡管衛哲非常年輕,但是我發現他敢于作出重大決定并承擔責任。” 馬云往后退了一步,把總裁的位置,讓給了衛哲。 衛哲往前走了一步。他果然把豐富的管理經驗帶到阿里巴巴。 衛哲說:“阿里巴巴是我的最后一份專職工作。因為以前做過職業經理人,做職業經理人的時候我從來不做這樣的承諾。而作為創業伙伴之一,哪有人聽說把公司扔掉,把自己的孩子扔掉的?這個公司不是馬云一個人的,是我們共同的。” 2007年10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 但是,2010年底,阿里爆發了誠信危機。負責調查此事的蔣芳在郵件里說: “……2010年跑來投訴中供是騙子的買家每個月比2008年翻了20倍!還查到有些銷售,一個人就簽進來好幾十家騙子公司,甚至還一手拿公司的傭金,一手拿騙子的賄賂!真是TMD太氣人了!現在我特慶幸調我來管這個業務,當年大家好不容易做起來的事業,炸掉也不能毀在一幫騙子手里!現在每天組織同事查案子、關賬號,想各種辦法堵漏洞,干得很帶勁……” 這件事引起了馬云的震怒。 2010年12月底到2011年1月初,廣東大區的總經理及其搭檔的大政委被衛哲分別降職、降級、轉崗。 還不夠。 然后,阿里巴巴B2B公司的COO李旭暉,提出辭職。 還不夠。 馬云宣布,B2B公司所有的慶典、儀式活動暫停,不批準相關費用的申請,同時在調查清楚之前暫停發放所有在場人士的年終獎。 然后,衛哲也提出了辭職。 2011年2月21日,阿里宣布了衛哲和李旭輝的離職。公開信中說: “在調查環節中,有跡象表明B2B公司直銷團隊的一些員工,為了追求高業績高收入,故意或者疏忽而導致一些涉嫌欺詐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臺。CEO衛哲,COO李旭輝主動承擔責任向董事會申請辭職。” 后來衛哲公開道歉: “這四五年里,我刻骨銘心地體會到以客戶第一為首要的阿里巴巴的價值觀是公司存在的立命之本!盡管我們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我們不能被業績所綁架,放棄做正確的事!阿里巴巴公司存在第一天就不在乎業績多少,業績是結果,不是目標!我學習到作為阿里人要勇敢地面對并承擔自己的責任。” 馬云說: “我很痛苦,很糾結,很憤怒 …… 我們的心很軟,但我們的刀很快。” 這就是馬云的第一次退休。 雖然退而不休,但是上面的這幾段話,以及衛哲的責任感,值得今天每家高速增長的互聯網公司,認真讀三遍。 馬云的第二次退休:辭任CEO 第二次退休,就到了2013年,開頭那一幕。 2013年5月10日,我去杭州參加了淘寶十周年晚會。 這一天,是馬云正式退休,陸兆禧上位的日子。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去給淘寶慶生的,反正我純是去觀禮馬云退休,見證這個重要的時刻的。 到杭州站來接我的司機說,這幾天,馬哥哥把杭州攪了個底朝天。 我不理解。到了酒店拿到入場券,我相信了。入場券上赫然印著“公安局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監制”。 我問工作人員,到底有多大型?她說:四萬人吧。 四萬人!而且還有直播。杭州也只有黃龍體育場可以容納這么多人了。馬云這是在以開告別演唱會的架勢,宣布退休。 阿里準備了一輛車在酒店門口。我稍微收拾了一下,就早早地坐上車,準備出發。 上來一人,我一看很眼熟。這不是張維迎老師嗎?馬云果然面子夠大,經濟學家親自來賀。然后又上來一大胡子,看見張維迎老師,熱情的打招呼:維迎啊,我想誰叫張教授叫得這么親切,定睛一看:原來是吳鷹。然后就是牛文文,然后是王利芬,然后是…… 感覺就是武林盟主風清揚要西湖洗手、正式退位,各路豪杰八方來拜。 在四萬互聯網人拼命發微博的現場,移動聯通電信都很不給力。任志強勤奮微博著,柳傳志和馬云聊著,陸兆禧在旁邊呵呵笑著。 不管別人怎么看阿里,怎么看馬云,怎么看陸兆禧和淘寶的團隊,但他們確實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大事: 淘寶建立了一套特殊的商業信任體系。 我們常抱怨無奸不商,人們缺乏誠信。但是在淘寶上,賣家把誠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實驗,告訴大家:不是人沒有信用,而是沒有一個讓人有信用的機制。淘寶通過精妙的交易機制設計,幫助中國人彼此信任。 人們通過淘寶每天向素不相識的人下單,然后再由陌生人把從未親眼見過的商品交到你手中,這就是信任。 阿里是一個傳奇,馬云是一個神話。 今天,各路神仙都是來看馬云這個神話如何謝幕,然后走下神壇的,而不是陸兆禧如何走上去的。 陸兆禧也許走不上去,他也許,也不需要走上去。所以,即便馬云在他富有煽動性的演講后,隆重介紹了新CEO陸兆禧,各路神仙們也不怎么給面子。 陸兆禧精心準備的三點,講到第一點時,VIP們已經走得差不多了。我出于禮貌和憤憤不平,一直留到了最后。 但即便如此,陸兆禧的整個演講中,我只聽進去一句話:我一開始是個酒店服務生。 一個不會演講的酒店服務生,可能是一個好的CEO嗎?當然可能。 但是顯然大佬們沒有給他足夠的尊重。他們愿意為馬云在雨里面坐兩小時,卻不愿意為陸兆禧再多坐十分鐘。 馬云的第三次退休:辭任董事長 2018年9月10日,馬云宣布第三次退休,在一年之內,把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交給張勇。 對阿里這么大的公司來說,馬云能安然退休,當然是一件好事。 這說明,阿里的職業經理人體系和管理架構,越來越完善,沒有馬云也能獨當一面。 當你想到阿里,你會想到誰? 你當然會想到馬云。你還會想到張勇。你可能還會想到蔡崇信,想到曾鳴,想到彭蕾,想到關明生,想到很多人。阿里在培養將才甚至帥才這件事情上,做得特別好。應該祝福馬云。 可是,當你想到騰訊時,你會想到誰呢? 你當然會想到馬化騰。你還會想到張小龍。還有呢?大部分普通人,估計就再也不知道誰了。 那么,當你想到百度呢? 李彥宏。還有呢?還有 …… 好像都走了。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從22歲到60歲,38年。但是一個公司呢?一個好公司的壽命,一定比人久。 馬云說,阿里巴巴要做一個102歲的公司。要做102歲的公司,那就必須讓公司脫離創始人。要脫離創始人,就要不斷培養接班人。 怎么判斷一個上市公司,是否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呢? 看你宣布辭職后,公司的股價是漲還是跌。 如果股價暴跌,說明這公司沒有接班人。比如,劉強東在美國出現負面傳言,很多人擔心京東群龍無首,股價暴跌7%。這說明,這公司沒劉強東不行。 如果股價暴漲,說明這公司早該交接了。比如,微軟前任CEO史蒂夫·鮑爾默宣布離職后,微軟股價大漲8%。 你覺得,劉強東和鮑爾默,誰應該高興,誰應該悲傷? 馬云宣布離職后,阿里股價下挫3.7%。股市對退休的馬云,鞠了一躬。 馬云的第四次退休:永久合伙人 從衛哲,到陸兆禧,到張勇。這會是馬云的最后一次退休嗎? 不會。此生,馬云還會有第四次退休。 啊?為什么這么說? 在大多數公司,董事會是最高決策層。所以大家認為,從董事長的位置上退休,這應該是最后一次退休了吧。 但實際上在阿里,在董事會之上還有一個特殊的結構,叫:阿里合伙人組織。在這個機構里,馬云和蔡崇信具有絕對的控制權。 什么叫“阿里合伙人組織”? 2014年,阿里在美國重新上市。上市前,馬云持股8.9%。這個股份,連臨時股東大會都召集不了,更別說“絕對控制權”了。 沒有絕對控制權,蘋果創始人喬布斯1985年被趕出了公司。 你猜馬云會不會擔心,某天自己也像喬布斯一樣,被趕出阿里呢? 當然擔心。 于是,馬云發明了一套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的方法:阿里合伙人制度。 怎么控制呢? 管理公司的,是CEO。任命CEO的,是董事會。所以,控制董事會是控制公司的關鍵。怎么控制董事會?11席董事占6席,過半。 可是,董事的任命,必須由年度股東大會超過半數表決權同意。那怎么辦? 有辦法。 馬云、蔡崇信和軟銀、雅虎簽訂協議,“阿里合伙人”提名的董事,軟銀和雅虎都要同意。這四方持有的股份達到69.5%,遠超半數,所以“阿里合伙人”推舉的董事,必然通過。 那么,阿里合伙人可以推舉幾個董事呢?11個董事中至少6個。憑什么啊?你個小股東憑什么推舉大多數董事呢? 因為寫進了公司章程。 那我提議股東大會,修改這條章程可以嗎?可以,但是你要獲得95%以上的表決權同意。 而你知道嗎,馬云持股8.9%(上市前)。也就是說,你是不可能獲得95%的表決權。你改不了。 啊?不是說2/3就有絕對控制權嗎?為什么要95%? 因為阿里上市主體注冊在開曼,開曼的《公司法》沒有2/3之說。你可以對具體事項約定投票比率。阿里約定了95%。 天啊!這個可以控制一切的“阿里合伙人制度”是什么鬼?那我離間這個組織,奪取控制權呢? 阿里有30名左右合伙人。這些合伙人會添加,會退休,但是馬云和蔡崇信是“永久合伙人”。你是沒有辦法罷免“永久合伙人”的,除非他第四次“退休”。 馬云通過控制合伙人,從而控制董事會,從而控制管理層的方法,最終牢牢把握了“公司控制權”,用后來降到6.4%的股份,絕對控制了一家市值幾千億美金的公司。 阿里合伙人制度,相當于董事會的董事會;而永久合伙人,相當于董事長的董事長。 馬云并沒有真正退休。從總裁,到CEO,到董事長,馬云在不斷地退,職業經理人在不斷地進。 但是,只有從“永久合伙人”這個位置上退下來,馬云才算是真正的退休。 很多小公司都說,“沒有管理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這么說,也許是因為你的企業還太小,對管理的真正價值很無知。 很多大公司都說,“我們公司,是XX行業的黃埔軍校”。這么說,也許是因為你的企業人才流失率太高,帳中無大將、盟國皆鐵軍,而你只能做學校。 這不是馬云的第一次退休。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對觀點贊同或支持;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