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應試教育在中國根深蒂固,即使國家現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很多辦學機構還是以應試教育方式為主導的,甚至這種思想滲透到了幼兒園。 前幾天一個做母親的在網上給我們留言,他的女兒5歲了,拿著一張45分的試卷哭著教他簽字,然后告訴他,這幾天是幼兒園的考試時間。考試考得好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玩具或者其他的獎勵,不及格的小朋友就要把試卷帶回家讓父母簽字。女兒還哭著告訴他:“老師說考試不及格以后讀小學就是壞學生”。 這已經是本人第五次收到類似幼兒園進行應試教育的消息了。筆者也親身到過現在的很多幼兒園,確實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園其實就在開始像小學一樣的進行授課。更甚至有些幼兒園已經用小學教材在給孩子授課。可以毫不留情的說,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 ![]()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學堂,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表情的微妙變化等,都會牽動著孩子的思維神經。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健康、活潑、聰明伶俐、獨立、自理能力強,有堅強意志的孩子。那么,作為父母,不要把素質教育當成一句口號,而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個好榜樣,并把素質教育貫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首先,父母要做到熱愛孩子與嚴格要求孩子的統一。愛是教育的起點和基礎。但愛要有分寸,不要溺愛。家長經常堅持諸如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自私,不說謊,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等正確的要求,就能使疼愛變成促進孩子進步的動力。實際上,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就是一種負責任的理智的愛。 其次,父母要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伴交往。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可以學會尊重別人,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各種社交技能,同時能體會到快樂,體會到公平與合理,也能更客觀地認識自己。 ![]() 再次,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堅韌性、同情心等良好的個性品質。要適當給孩子安排一些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和公益勞動,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應付日常生活和游戲活動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孩子在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中鍛煉意志品質,提高能力。 巴小象課堂特邀親子培訓老師劉勇赫開設親子溝通課程,引進美國親子教育理念——GRC親子溝通體系。實操性強,讓家長利用碎片化時間就能做好親子陪伴和親子溝通。尤其是針對3-12歲兒童,正處在世界觀和性格形成的階段,這個階段家長給與正確的親子教育讓孩子避免出現不聽話、任性、無理取鬧這些現象。 ![]() 通過高質量的親子陪伴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挖掘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培養出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性格。課程設置分為多個章節,輕松有趣,適合家長陪孩子一起觀看,邊看教學視頻邊玩親子游戲,孩子不抵觸,接受度高。 劉勇赫老師還專門針對3-12歲階段兒童教育常見問題做了解答,如何解決隔代育兒教育理念不同的矛盾,老人溺愛孩子家長該怎么做?孩子無理取鬧,任性不聽話家長應該怎么引導教育?等等問題都可以在課程中找到答案。 關注巴小象課堂微信公眾號,育兒老師在線解答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