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插上翅膀,相信會發展得越來越好。”3月27日,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在2019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這樣說道。 碧桂園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碧桂園集團連同其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共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5,522.0億元,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面積約6,237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0.0%和15.2%。集團毛利約為人民幣1,266.4億元,同比增長23.6%。集團凈利潤約為人民幣612.0億元,同比增長26.1%。 碧桂園優秀的業績表現,同樣贏得了資本市場的肯定和評級機構的看好。三大國際評級機構惠普、標普和穆迪,分別給出了BBB-、BB+和Ba1的公司評級。2019年7月,碧桂園以573.087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財富》雜志當年世界500強榜單營業收入第177位,較2018年上升176位,成為當年排名增長最快的世界500強企業。 亮眼成績的背后,是碧桂園全產業鏈多元布局,除了地產開發主業之外,還垂直整合機器人、規劃設計、建造、裝飾、物業服務、酒店、學校、商業、醫療、現代農業、新零售、產城等子公司或關聯方資源,實現價值鏈全覆蓋。其中,全國首個跨省市、一體化發展的實踐區,也是碧桂園集團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重要行動的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和已成功接管5個購物中心及4個商業街,項目管理商業面積近100萬平方米的上海新碧園商業,都成為了碧桂園多元發展上重要的一環。 科技產城,打造“創新大腦”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背景下的一個展示區,與G60科創走廊密切相關,發展潛力很大,要以更大的視野、更高的標準來謀劃科技城的規劃建設,相關各方要加緊建立和完善工作機制,做好城市、科技、產業的融合,將張江長三角科技城打造成創新之城、智慧之城和美麗之城。這是浙江省長袁家軍在去年3月考察張江長三角科技城時指出的。 地跨上海與浙江兩地,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總規劃面積87平方公里,其中浙江平湖市境內45平方公里,上海金山區境內42平方公里,是由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管委會授權的張江金山園、張江平湖園共建而成,是中國第一個跨省市、一體化發展的實踐區。 為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作下時代的注腳,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充分順應國家戰略,抓住城市與城市之間,從傳統的競爭走向共同發展的大趨勢,關注產業鏈一體化中的互補點、合作點,通過產業鏈融合互補激發的強大內生動力,在統一品牌、統一規劃、統籌協調的原則下,積極探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我們謀求的是協同創新,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浙江日報》采訪時表示。既解決了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發展中也受到的空間不足、商務成本上升等制約;也滿足了浙江平湖引入高端產業為當地經濟注入新動力的需求,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為入駐企業切切實實創設了更為優質的經營環境,也為“產業轉移”注入了新的內涵。 幾年間公司產值增長3倍多,浙江研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入駐后業績得到了長足發展。其負責人陳國東充分感受到了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為企業帶來的“賦能”,并認為,正是在科技城享受到了浙江的土地、勞動力等要素資源和上海的平臺、人才、品牌資源的“雙重紅利”,企業才能有如此驕人的業績。 不止作為一個承接全產業鏈的大平臺,張江長三角科技城還將視線瞄準高新科技、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的“潛力股”。去年11月,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的54個項目在張江科技城集中開工。其中,備受矚目的平湖中意直升機生產項目在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正式破土動工。作為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直接成果,中意直升機生產項目占地面積約1700畝,總投資人民幣128億元,設計產能年產直升機150架,達產后年產值人民幣160億元以上。建成后包含完工與交付中心、總裝生產線、全動模擬機中心、研發中心、航材物料中心、維修服務中心、通航機場等。 同月,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科創中心封頂儀式隆重舉行。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科創中心通過培育創新主體、建設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要素、提供創新服務等多項舉措,集辦公、人才公寓、眾創空間、會議路演、商業生活配套等多重功能為一體,力求成為浙滬乃至長三角地區綜合產業鏈的“創新大腦”。科創中心被列入浙江省“重大信息與科技服務項目”榜單,是張江長三角科技城CBD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科創產業的第一張名片。科創中心預計將于2020年投入使用,屆時,將成為浙滬區域融合發展、長三角協同創新的重要載體。 回歸服務本質,與城市共生 “沒有城市就沒有商業,沒有商業也沒有城市。現代商業是城市形態開發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城市功能塑造的首要選擇之一,更是城市文化培育的主要載體之一。可以說,商業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通過改變消費文化影響城市文化。” 新碧園商業總經理劉繼濱曾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已成功接管5個購物中心及4個商業街,項目管理商業面積近100萬平方米,碧桂園滬蘇下屬商管公司新碧園商業根據項目所在不同區域、城市級次、商業體量等,因地制宜規劃適合消費者需求商業體,已經先后推出包括鳳凰薈、鳳凰薈·F+、鳳凰鄰里、鳳凰薈ONE街 4個“鳳凰”系列商業品牌項目。 去年年底,新碧園商業旗下盛澤鳳凰薈購物中心盛大啟幕。位于盛澤城西核心區域,鳳凰薈攜手近200家知名品牌入駐,成為盛澤當地城市品質優化、城市配套的具體舉措,是盛澤全面融入長三角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實踐,還將極大的提升城市品位,為當地居民提供全新的品質消費體驗。 同日,碧桂園?1號廣場也在南通啟東隆重開業。這一坐落于城市人民路核心商圈軸線的全新商業形態,輻射周邊近40萬消費者,是集高品質休閑娛樂、時尚餐飲、親子樂園、社交空間、現代辦公等多元素的歡樂生活中心,還榮獲了中購聯2019年度購物中心行業城市發展推動大獎,并致力于打造成為啟東人民的全場景服務平臺。 商業同質化不可怕,我們也不能害怕同質化,要做到‘求異存同’,最根本的應該是服務賦能,提供‘讓顧客有愉悅的體驗感’的服務。例如硬件上打造的同時需要配上一流的服務,構建一個滿足消費者購物體驗及社交欲求的場所。同時,加強商品陳列、視覺環境和文化藝術氣息營造,多舉辦文化主題活動吸引客戶重復到訪消費。新碧園商業總經理劉繼濱曾在媒體上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為降低中小企業主的經營成本,同時也為了減少人群密集可能帶來的肺炎疫情的感染風險,新碧園商業管理公司也第一時間對旗下的全體商戶實行了15天的租金減半政策,并積極地對商場采取了一系列消殺措施,利用一切線上渠道為商戶增加曝光度,保證了旗下商業綜合體在疫情期間正常、有序的經營。 劉繼濱認為,一方面是維持商場安全、正常的經營,一方面是保障民生的需求,為當地消費者提供服務。作為企業的負責人,需要對自己的員工有擔當,對租戶有擔當,保證綜合體運營過程中所有人的安全。同時,企業也需要對股東、投資商有自己的擔當,盡量把疫情期間的損失降到最低。 未來,新碧園商業將致力于在華東地區精耕細作,深度拓展。重點布局上海、蘇州、無錫、南通、泰州、鹽城、淮安、宿遷、連云港、徐州等地。同時立足華東,發展全國,將通過自持或輕資產輸出模式實現核心城市和衛星城鎮化布局,進一步擴大新碧園商業版圖。預計至2022年,新碧園商業新增商業體量將突破200萬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