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作為網貸行業一員的捷越旗下平臺向前金服,受邀參加了“互聯網金融發展新趨勢國際交流研討會”,向前金服CRO、捷越合伙人金可冶參與了圓桌會議,在會上金可冶對普惠金融政策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在我國,最早的小額信貸模式,是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引入的,最初在我國中西部貧困地區開始實施,旨在以不同于傳統銀行的信貸制度,為那些有潛在生產經營能力但沒有發展機會和條件的人提供信貸服務。小額信貸是普惠金融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最初小額信貸更多是一種貧困地區的扶貧工具,只有走過從公益到商業的關鍵歷程,才得以在更廣闊的天地釋放價值。 但事實上,公益性機構的發展并不順利。UNDP體系下的機構有效客戶數量從2006開始逐年下降,不少機構遭遇資金挪用、審核不嚴而導致逾期率高以致項目或關停、或轉型的情況,這一定程度上源于其全流程對于基層信貸員的強依賴性。 而金可冶認為,普惠金融發展,必須遵循基本的商業原則,需要能夠盈利的商業模式才可持續。“無論是小額信貸、互聯網金融還是普惠金融,不同名稱下的本質依然是金融,需要配套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來支持,包括登記托管、支付清算、征信體系、資產處置交易、法律體系與監管等。” 目前,國內普惠金融發展,依然受制于并不完善的基礎設施。隨著金融科技的進步,在很多方面提升了普惠金融的服務能力。但是,金融科技并不能解決基礎設施的本質性問題。“就像蓋大樓,無論設計跟裝修多豪華靚麗,水電、排風系統不夠好,就會嚴重影響房屋價值。”金可冶說。 ? ?未來普惠金融想要繼續走下去,那只有依托于基礎設施建設,只有基礎設施建設的更加完備,普惠金融才可能走的更遠,而這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既離不了從業機構的參與支持,也離不開行業協會的引領指導,更不能忽視了監管單位的監管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