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增強全社會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解讀綠色文化,引導綠色生活,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辦,伊迪傳媒承辦,勝土影視全程策劃運營的“2019北京國際綠色電影周”將于12月17日(周二)至12月21日(周六)在北京舉辦。 作為關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公益活動,自2007年創辦以來,國際綠色電影周作為綠色生態主題電影的孵化器和推廣者,讓《后天》、《一條狗的使命》、《地球:神奇的一天》、《流浪地球》等類似關注環保、關注動物與自然、探討人與動物關系為主題的綠色電影,逐漸進入大眾視野,擁有了更多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文化創意伙伴,更讓綠色環保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圖為2019北京國際綠色電影周入圍影片 2019北京國際綠色電影周將秉承“用影像承載記憶、用鏡頭保護未來”的理念,加強中國與世界在綠色主題電影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介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的優秀綠色主題電影作品和優秀人才,搭建國際一流的綠色電影文化交流平臺和綠色電影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平臺。在活動內容方面,除開幕式、閉幕式、展映、見面會及影像論壇外,2019年電影周還有很多全新的變化,下面將為你一一“劇透”本屆電影周的亮點。 深入探討“綠色文化”的內涵和外延 “綠色文化”代表的就是自然和人的關系,讓我們的潛意識了解、認定、敬畏文化有其終極力量——沒有價值共生、沒有可持續生態、不做長期主義者,沒有未來。2019北京國際綠色電影周將深入解讀“綠色文化”的標準、內涵以及生態價值,探討綠色文化與影像的關系。電影周組委會將邀請多位文化學者、電影人、媒體人針對電影創作如何體現綠色文化、如何以獨特的鏡頭藝術展現綠色文化、如何通過影視作品倡導公眾綠色生活方式等一系列議題對“綠色文化”進行討論。 “一帶一路”從“經濟帶”到“文化帶” 北京作為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我國綠色電影產業的核心極地。2019北京國際綠色電影周不僅積極鼓勵、展出“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電影,共同搭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平臺。同時,還將有來自“一帶一路”各國和世界各地的影人將攜影片前來,在北京國際綠色電影周通過鏡頭和影像“切磋”,共同探討綠色電影的發展和人類社會未來。本屆電影周參與公眾展映的20多部影片中,很多都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 2 240部參展作品 ,再次刷新紀錄 本屆北京國際綠色電影周報名影片數量成為歷屆之最,共有來自全球119個國家及地區的2240部影片報名參展,其中中國影片97部(含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外國影片2143部。參展影片題材廣泛、類型多樣,涉及紀錄片、故事片、動畫片、音樂片、公益片等。同時,參展影片內容多為反映人與地球、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動物與自然環境、未來世界環境的綠色主題電影。 本屆電影周征片數量與質量的提升,離不開NDR、BBC、DISNEY NATURE、DISCOVERY CHANNEL等全球各大著名制片公司的支持,更是有“一帶一路”國家的影人們熱烈響應。 在眾多的參展影片中,不乏中外頂級陣容,電影故事的“世界性”非常突出。中國影片《大儺·董春女》、《遠去的牧歌》、《郊區的鳥》、《崗拉梅朵》,以及法國影片《國王群島》、南非影片《犀角之戰》、印度影片《青蛙的秘密生活》、土耳其影片《大城市中的小居民》、伊朗影片《深愛的》、愛沙尼亞影片《風砌之地》等數十部制作精良、內容策劃新穎的紀錄片、故事片、動畫片也紛紛入圍。 2019年電影周組委會將精選22部優秀影片面向公眾展映,涉及中國、德國、伊朗、土耳其、印度、奧地利、俄羅斯、加拿大、克羅地亞、智利、厄瓜多爾等13個國家。《大儺·董春女》、《遠去的牧歌》、《郊區的鳥》等多部參展影片導演親臨現場與觀眾互動交流,講述影片拍攝制作的過程,以及影片所蘊含的理念和思想。 關注短片, 啟動 “ igreen短片計劃 ” 為了給廣大青年電影人和影像愛好者搭建展示和表達自我的平臺,發掘和扶持優秀的電影人才和作品,2019年國際綠色電影周組委會發起“igreen短片計劃”。本計劃包括超短片征集賽、綠色電影短片項目創投、“星計劃”公益短片項目三部分。 其中,igreen超短片征集賽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面向公眾征集3-5分鐘短片作品,可根據綠色電影周官網的報名方式參與。 綠色電影短片創投也于2019年12月5日啟動,針對初創型、創作中、已成型三類,時長3分鐘-30分鐘的短片項目進行扶持。在2019年電影周期間,組委會將挑選部分已經初露頭角的項目進行推薦,并對入圍項目團隊或導演進行邀請,參與電影周開閉幕式等活動。 “星計劃”公益短片項目將影像與鏡頭作為載體,邀請名人、明星等影響力人物參與制作一系列涉及野生動物保護、生態保護、綠色環保理念傳播等主題的公益短片。組委會將針對“綠色電影短片創投”項目中的“初創類”優秀作品,協助邀請明星等影響力人物參與演出。 設立“綠色傳承”單元 用影像詮釋傳統文化的發展 “綠色傳承”這一概念是在2017年國際綠色電影周期間提出的,旨在通過獨特的視角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演繹方式的研究,為傳統文化在當下的傳播和發展指明道路。2019年綠色電影周繼續聚焦文化的綠色傳承,特別設立“綠色傳承”單元。本單元面向講述、記錄、演繹與傳統文化相關的電影作品,包括紀錄片、故事片和動畫片。 我們欣喜的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人關注到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大儺·董春女》、《遠去的牧歌》、《心靈牧場》、《天山腳下的傳藝人》等多部國產影片聚焦正在消逝的傳統文明,用影像去詮釋和記錄下曾經根植于我們靈魂深處的文化符號。 綠色影像訓練營 2019北京國際綠色電影周將邀請多位國內外知名的綠色電影導演、制片人,志同道合的電影人,不分年齡與國界,濟濟一堂。在電影周期間及電影周結束后,舉辦多期綠色電影大師講座、培訓、研討會活動。針對綠色電影策劃、創意、拍攝、剪輯、宣傳等多方面內容進行分享。我們將邀請部分參展影片導演,參與短片創投、超短片征集活動的青年導演及團隊參與訓練營活動。 會說話的石頭 “會說話的石頭”項目是綠色電影周組委會聯合綠色江河組織發起,由影響力人物、高原志愿者為主要參與者,以傳播綠色文化、環保理念,宣傳綠色江河組織志愿精神,拓展綠色電影周宣傳平臺為目的的大型公益活動。活動旨在通過影響力人物和志愿者在來自三江源地區的石頭以圖畫的方式,畫下自己對三江源的印象、寄語,通過石頭這一介質,以及獨特的活動形式,號召人們關愛自然。 “會說話的石頭”項目將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持續開展,由影響力人物創作的石頭作品,將參與綠色電影周組委會策劃舉辦的巡展。首期“會說話的石頭”展覽將在2019年綠色電影周活動期間舉辦。巡展結束后,所有石頭將會被重新放回三江源,它們原來的地方。 純心善意的“Vision of Nature”公益海報 2019年國際綠色電影周繼續發起“Vision of Nature”公益海報計劃,邀請眾明星為瀕危野生物種發聲,讓更多的人了解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阮經天、張譯、吳尊、李晨、張子楓、潘斌龍、郭麒麟、尚雯婕、鐘楚曦等眾明星一起為包括鸚鵡螺、象、帝企鵝、環尾狐猴、雪豹、黑頸鶴、金剛鸚鵡、海洋等瀕危物種及自然景觀代言,號召公眾拒絕并抵制消費野生動物制品,拒絕觀看動物表演,關注棲息地保護,一同愛護我們共有的地球家園。 電影周組委會將于2019年12月在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線下地鐵、機場及其他戶外廣告對公益海報進行投放。將在都市的人潮中上演驚鴻一瞥的美好與靈動。 可觀影 、 可體驗 、 可購物 多項公眾互動活動 , 精彩紛呈 2019北京國際綠色電影周將充分調動多方資源,打通線上線下公眾互動渠道,開展包括“星空放映隊”戶外公益展映、抖MOOMOO沉浸式體驗展與熊貓集市、明星請你看電影、同框就有獎等多項公眾互動活動。同時,針對電影周的卡通形象大使MR.MOO,組委會將開發制作微信主題表情包,并聯合多位藝術家、設計師,共同開發MR.MOO主題的衍生品,讓人們可以把MR.MOO“帶回家”。 綠色從細微之處做起 除了上述的“新看點”之外,2019北京國際綠色電影周還將在一些細節上做足功課。電影周的宣傳冊采用環保印刷技術,并在顯著位置印制了“看完您可以還回來,請勿隨手丟棄”的字樣;每個活動的場外都有分類垃圾箱,環保理念見于舉手之間;參展嘉賓“發自己的筷子”,號召拒絕一次性餐具;二手集市交換“需求”,減少不必要的購買也是一種節能減排……總之,這將是一屆最綠色的電影周。 圖為2018拉薩國際綠色電影周精彩回顧 2019年作為垃圾分類的元年,綠色文化和綠色環保的生活態度也已不同程度的融入每個人的生活。秉承“用影像承載記憶,用鏡頭保護未來”理念的國際綠色電影周,將在大眾的視野中愈發重要。 2019年的這個冬天,讓國際綠色電影周繼續把綠色深入都市,深入人心,攜手每一位觀眾,共同為綠色文化的傳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