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駒過隙,很多東西都會被時間沖淡。但總是有幾個人的歌聲,留在我們心底,吸引著我們坐在臺下,為他們揮舞熒光棒。假如一輩子只能看三場演唱會,張學友和周杰倫貴為不同時代的流行音樂領軍人物,演唱會自然物超所值,是熱門選項。除了他們,還有幾位老牌唱將的演唱會也相當具有含金量。 譚詠麟 譚詠麟是歌迷的校長。如果有人要寫粵語歌壇史,他絕對是繞不開的存在。截止到2018年,譚詠麟發行的專輯超過130張,創作的詞曲超過100首,聽眾橫跨各個年齡段,五十年來一直是江湖上一個傳說。如果要問他有多少金曲,恐怕譚詠麟本人也數不過來。 除了產量高,譚詠麟的live水平更是超強,觀眾相當買賬。從84年開始,譚詠麟每逢開演唱會都連開數十場,在86年的某一場演唱會,他對全場歌迷說:“整個紅館就象一所萬人大學校,而我用歌教大家一些做人的道理,我覺得自已就象這所學校的校長啊!”這才有了校長的雅稱。 張學友 張學友的歌神稱號絕非浪得虛名,歌迷稱他為“吃CD長大的男人”。只要學友一張嘴,立馬自帶修音和混響,他的大多數現場,質量都高于錄音棚版本。學友是在用生命歌唱和開演唱會。一場持續三個小時,不請嘉賓,不說廢話串場,他一個人唱跳俱佳,宛如天籟。這就是真正的巨星和歌神。 歌神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呢?和張學友的歌聲齊名的,居然是他“逃犯殺手”的外號:不少逃犯冒著生命危險潛入場館聽他唱歌,結果紛紛落網。正所謂“國泰民安張學友,風調雨順蕭敬騰”,名不虛傳。對此學友也并沒有夸耀,被媒體問起就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他的人品和他的歌聲一樣值得人敬重。 羅大佑 如果說譚詠麟是香港樂壇的教父,羅大佑就是臺灣樂壇的教父。幾十年來,他不知寫出了無數經典歌曲。洋溢在他歌聲里的,是揮之不去的家國情懷和人文關懷。可能我們現在的音樂更傾向于自我的表達,對社會現狀總是選擇性忽略。 但只要羅大佑的歌聲一出,總能直達靈魂,把人牽引回那個熱血澎湃的年代。坐在羅大佑的舞臺下,沒有揮舞熒光棒的熱血,只有生而為人的無盡發問。 周杰倫 2000年,周杰倫帶著《Jay》這張專輯橫空出世,給華語樂壇帶來了別具一格的音樂。嘻哈、R&B、jazz等風格他都信手拈來。剛出道那幾年,對他一半是贊譽一半是質疑。幾年之后,幾乎變成了一邊倒的贊美。發展到今天,周杰倫幾乎是新一代里華語樂壇音樂國民度最高的歌手了,毫不夸張地說,從80后到00后,每個人青春里都有幾首周杰倫。 除了這些老牌音樂人,還有風頭正勁的一些新生代歌手比如華晨宇、鄧紫棋等,演唱會都值得一看。還有誰的演唱會讓你念念不忘呢?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