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漢韻荊楚風·海峽兩岸情”2018臺灣旗袍佳麗江城行活動在兩岸旗袍文化論壇中拉開序幕,兩岸服裝設計“大咖”和遠道來漢的臺灣旗袍愛好者、湖北女性展開深入交流。由武漢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湖北省旗袍協會、臺灣中華旗袍文化推廣協會、臺灣中華旗袍世界聯合會協辦的2018年臺灣旗袍佳麗江城行活動在武漢會議中心圓滿舉行,活動旨在通過展示、研討、交流,以傳播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服飾文化,為兩岸旗袍文化交流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旗袍文化為橋梁,與湖北旗袍愛好者進行兩岸旗袍交流聯誼,進一步增強臺灣同胞對中華傳統文化認同。
旗袍,作為中國服飾文化瑰寶,于兩岸人民,是血脈相通的紐帶。兩岸的旗袍文化同根同源,在近百年的歷史的進程中,也產生了差異化的演變、經歷了不同的興衰更跌。所以,本次活動正是以“漢韻荊楚風·海峽兩岸情”為主題,圍繞專家講座、旗袍走秀、花藝茶道等環節,整場活動豐富多元、精彩紛呈。 本次活動邀請意大利“金剪刀”裁縫師大賽獲獎者、北京服裝學院常衛民教授、臺灣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許鳳玉主任、全國總工會時尚講師顧欣女士作為演講嘉賓,作了題為《服裝文化與定制手段》、《衣·曲線》《別樣中國風》的專題講座。 常衛民教授作《服裝文化與定制手段》專題講座(左一) 許鳳玉主任作《衣·曲線》專題講座(左二) 顧欣老師作《別樣中國風》專題講座(左三)? 湖北省旗袍協會會員表演情景劇《談古論今大武漢》 ?????????????????臺灣同胞帶來精彩的歌舞節目 兩岸友人與“江城怪梅”梅建新老師共同完成國畫《花開富貴》 來自臺灣的花道大師林珈妃老師和湖北省旗袍協會靚麗藝術團文平風老師 共同主持臺灣旗袍佳麗江城行活動匯演 作為活動的主辦方——湖北省旗袍協會會長、金步搖品牌服飾創始人萬怡女士表示:“旗袍,是中華女性的傳統服飾,也是國際上可以代表中華女性的服飾。我們聯合臺灣中華旗袍文化推廣協會、臺灣中華旗袍世界聯合會一起舉辦這個活動,齊心協力、同心同德。希望通過此次交流活動展示旗袍文化之美與韻味,為兩岸的文化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兩岸文化創新事業的繁榮與發展。最后感謝各位嘉賓的到來,并預祝本次活動順利舉辦,愿兩岸同胞順心如意。” 臺灣中華旗袍文化推廣協會會員合影留念 為了弘揚東方文化,推陳出新。萬怡女士原創設計出金步搖水墨旗袍和《梅、荷、蘭、竹、牡丹》等水墨書法系列原創旗袍,她挖掘中國傳統服飾,尤其是旗袍的特點,結合現代人生活方式,讓傳統服飾生活化、時尚化、藝術化。通過東方文化和藝術的高度呈現出服飾的意境之美和極致優雅風格。“水墨華風”旗袍,以白為底色,上書俊秀飄逸的書法作品,主題為“荷”“蘭”“竹”“牡丹”“琴”“書畫”“茶”“香”的九款中國風水墨畫手繪神韻系列,形態各異,曲線婀娜,展示了濃郁的楚文化韻味和湖北美人的優雅美態。?
錦繡楚韻以荊楚大地之‘鳳”為主題衍生設計出了一套“錦繡楚韻系列服飾”。該系列服飾圍繞楚文化和手工藝(印染、手編、刺繡),打造楚文化符號,提倡工匠精神,在設計理念上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特色楚文化為切入點。這就是溫哥華時裝節上的金步搖錦繡楚韻紅色系列,整個系列以紅色為主,體現濃郁的楚文化韻味和湖北美人的優雅美態。 (“錦繡楚韻系列服飾”) 海峽兩岸割不斷的是血脈親情,更是文化根脈,需要記錄、傳承。追根溯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旗袍文化,學無止境;旗袍修身,善美修心。傳承旗袍文化藝術是民族精神的體現,也是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價值。本次活動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表現出中華女性的多才多藝、美麗自信。湖北省旗袍協會會員們,用旗袍演繹中華女性的婉約之美,用旗袍展現中華服飾文化的優雅多姿,為海峽兩岸朋友們奉上了一場旗袍盛宴,展現出湖北楚文化的深厚魅力及精神風貌。“漢韻荊楚風·海峽兩岸情”展現出湖北楚文化的深厚魅力及精神風貌,湖北省旗袍協會希望能兩岸同胞能團結協作,攜手共進,弘揚傳統文化,打造民族品牌,讓中國元素伴隨著中國夢的實現傳遍全球! (湖北省旗袍協會會員與臺灣中華旗袍文化推廣協會會員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