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報曉,納福迎春。春節期間,深圳最具“年味”景區“錦繡中華”園區內將全新推出“賀歲大片”——中國首創影視特技實景戰馬秀《大漠傳奇》尤其受到關注。這臺“深圳制造”的原創文化娛樂產品,集故事、武打、馬技、特效于一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來自山西的觀眾張小姐看得全程緊張:“水都不想喝,害怕錯過任何一秒。”她告訴記者,通過這臺“戰馬秀”,她看到了深圳文化藝術的精彩。 儲存記憶,傳承城市文化精神 駝鈴聲中的故事,古絲路上的傳奇,匡扶正義的壯舉,民族團結的頌歌。 《大漠傳奇》講述了元代初年,發生在河西走廊上的邊陲小城漠城的一段傳奇故事。年輕的英雄巴特爾,帶領軍民,合力抗擊馬賊,維護了邊塞貿易與邊疆和平。記者在演出現場看到,無論是置景還是服裝、道具,《大漠傳奇》均十分專業,一進入劇場,黃沙、土城墻、駝鈴聲響、民族服飾……一下把觀眾帶回到千百年前。正所謂,“你給我一天,我帶你穿越千年。” 該劇總導演,深圳錦繡中華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成寶告訴記者,《大漠傳奇》就像一部好萊塢大片,雖然故事看似簡單,但里面多線索并舉,有鋪陳、有發展、有高潮,有人物、有故事、有動作、有特效。“2000年,錦繡中華推出戰馬表演《一代天驕》,演出了16年。《大漠傳奇》是中國戰馬表演的2.0升級版本,我希望它可以長長久久地演下去,給深圳留存記憶。” 其實,早在創作之初,張成寶的立意就站在了城市文化的高度。 他引用美國社會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的話“城市有儲存文化,流傳文化,創新文化的功能”言志,他說,“文化產品具有公共性。《大漠傳奇》帶著深圳人的創新基因、娛樂精神和精品意識,希望大家通過觀看創新劇目,流傳并分享美好感受。儲存難忘記憶,創新內涵,傳承城市文化精神。” 目不暇接,全面創新中國主題戰馬表演模式 在觀看《大漠傳奇》的過程中,觀眾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目不暇接。對此導演張成寶表示,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沒有一個人看一遍就看全了。眼睛不夠用,大家都有這種感覺,這就是我們的秘籍——主題原創,科技含量 ,戰馬打斗,充滿看點。”張成寶告訴記者,《大漠傳奇》窮盡了戰馬的動作表演,“影視劇里,演員們需要用替身完成的動作,導演需要用剪片子的方法集合在一起的東西,《大漠傳奇》現場讓觀眾看夠。” 《大漠傳奇》一開演,就是一場的熱鬧的“秋季大比武”,馳馬射箭、飛馬撿哈達、倒立、空翻、轉體、飛身上馬……五花八門的馬術表演,讓觀者大開眼界。“這可謂是中國戰馬表演的劃時代產品。”張成寶說,“有馬的地方很多,但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馬表演。據悉,《大漠傳奇》一共有36匹馬參與演出,全劇56個演員來自十多個不同的民族。” 在欣賞過程中,《大漠傳奇》不斷給觀眾制造“意外”和“驚喜”。打斗場面逼真,士兵從城墻上摔落,戰士的后背著火、烈焰燃燒,馬失前蹄騎士跌落,大馬金刀、飛馳斬敵……元代初年已有火器,在戰爭場面,更有炸藥爆破,轟天巨響,火光沖天,城樓坍塌、井水飛濺……如此近距離、全景式的大戲呈現,讓現場觀眾大呼震撼,有膽小的女觀眾甚至捂住了耳朵。 參與互動,新時代的娛樂產品 廣泛、深度的參與互動是《大漠傳奇》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從觀眾入場開始,大戲就已經拉開了帷幕。觀眾變成了漠城的城民,入場變成了“入城”,“城中官員”大聲朗讀小城法律條規。接著,商隊從“城民”中挑選“向導”,被選中的觀眾走上舞臺,換上民族服飾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此外,在馬賊調虎離山攻入漠城之時,窮兇極惡的馬賊還會將臺下的“吃瓜群眾”不分青紅皂白地抓起來,關上囚車,讓觀眾自然參與故事發展。 總導演張成寶說,演出參與如果沒有融入劇本,觀眾就會覺得“假”。互動是自然而然的,是建立在對故事對劇本的全面把控基礎上的。他同時提出,不同于錦繡中華的另外2個常駐演出《新東方霓裳》和《龍鳳舞中華》,《大漠傳奇》尤其強調節目的娛樂性。“在這出戲里,你可以看到類似美國環球影城一樣的徒手打、娛樂脫口秀以及區別于她們的獨特到位的戰馬特技。”張成寶說。 在張成寶看來,如今的年輕一代,娛樂的表達方式更加廣泛,文藝創作需要新的娛樂精神和創新意識。“我們是用動作大片的思維來執導,動作是無疆界的,好玩好看好溝通,全景式廣泛深度的參與是我們的訴求。”深圳是一座年輕的科技之城,《大漠傳奇》大膽采用高科技,“全劇有109個特效點。”張成寶說,“‘創新 科技’讓《大漠傳奇》飛得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