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人民日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品牌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中國自信品牌力量”為主題開展深層次對話交流,恒潔衛浴作為家居行業唯一品牌入選人民日報社“品牌強國計劃”及“2020中國品牌創新案例”。 ![]() 對企業而言,創新帶來的是競爭優勢的提升和規模的擴大,而對于中國這樣的制造加工大國而言,創新則意味著擺脫世界分工經濟鏈低端命運、掙脫技術依賴的掣肘,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助力國家經濟騰飛的強大驅動。 入選“2020中國品牌創新案例”的伊利、格力、華為云等優秀品牌,無不是在各自領域中的佼佼者,其創新成果或助力行業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挑戰,或為中國民眾帶來品質生活,凝聚品牌力量、彰顯大國自信。 正如恒潔集團首席執行官CEO丁威在2020中國品牌論壇演講時所說:“企業強則品牌強、品牌強則國家強,在恒潔發展的22年里,我們始終堅持制造業的本質和初心 --恒于心、專于質,這也是恒潔的品牌精神,要打造家居行業中國品牌標桿,恒潔一直始終抓住品質和智能這兩個要素,通過產品和服務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 ![]() 以人為本:衛浴新國貨的變革與創新 22年的發展歷程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并不算長,但不斷地改革和創新,足以讓恒潔衛浴從名不見經傳的品牌蛻變成國內領軍品牌。 從1998年創立之初的一家陶瓷潔具工廠開始,恒潔歷經品牌創立、拓展渠道,并將營銷中心從大本營潮州遷移至佛山,大膽走出了變革的第一步;從那以后,恒潔衛浴從名不見經傳的加工廠,實現三級跳,蛻變成國內領航品牌。從創立品牌,到挑戰虹吸式馬桶的節水極限,再到智能馬桶的核心技術開發,離不開恒潔人的魄力和決心,還有恒潔堅持的“以人為本”價值觀。 ![]() 丁威強調,“恒潔20多年的發展經驗,最值得分享的就是‘以人為本’。特別是基于以人為本的情況下,做到“四個滿意”:股東滿意、客戶滿意、員工滿意、社會滿意。這也是恒潔的核心價值觀。管理好四方的關系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非常難,但如果企業不能以人為本,技術、創新就是無源之水。這個價值觀不是簡單的口號,通過適當的方式、方法、制度、流程,讓它落地,是恒潔最大的一個競爭優勢。” 未來,這一競爭優勢仍將被延續,2021年恒潔僅研發工程師崗位就計劃擴招200人,新的研發中心在明年春天也會投產。“技術創新不是口號,還是要靠人。”丁威重申。 科技創新:產品端發力的重要支撐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趙嘉鳴在主旨發言時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企業應在技術創新、組織創新、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質量是品牌的生命線,精益求精是品牌建設的必由之路。企業要把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貫穿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和各環節。” 長久以來,我國傳統制造業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較為薄弱,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研發投入在總收入中占比太小。恒潔則一直始終抓住品質和智能這兩個要素,并憑借過硬的實力成為中國家居行業的品牌標桿。 技術的不斷打磨為恒潔的“質”提供有力支撐,而常抓不懈的創新研發則是恒潔“智”的核心。恒潔投入建設五大品類協同一體化生產基地,擁有全品類研發創新中心,總面積大于4000平方米的恒潔實驗室,得到國家CNAS實驗室、國家水效實驗室等諸多權威資質認可。今年6月份,恒潔智能潔具全自動生產線逆勢投產,讓恒潔衛生潔具數量、產能、自動化程度全面業界領先,并在各個生產基地推行清潔生產,目前,恒潔的五級龍頭生產基地已經實現了電動廢水零排放,達到了行業環保的最高標準。 ![]() 依托恒潔的研發創新平臺,已誕生近千項國家專利,恒潔的創新正是基于平臺的系統性突破 --專利技術被廣泛運用于衛浴新國貨的開發,助力消費者實現健康、安全、舒適、便捷的生活。引領行業進入3.5升節水時代的超旋風座便器、把恒凈除菌系統裝進馬桶的智能雙Q座便器等等突破性的產品,背后都是創新技術在支撐,僅Q9智能坐便器就包含了47項專利技術。此外,恒潔重視研發投入,參與了50多份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和修訂,更是智能座便器行業標準的第一起草單位。 而對消費者而言,從“新國貨”的提出,到萬家一品、再到聯合權威媒體傳播健康科普、聯合行業協會發布白皮書,恒潔的品牌打造層層加碼,在打造產品力的同時,持續不斷地打造“中國品牌”的金字招牌,為中國家庭創造真正適合的衛浴產品和服務。 隨著經濟環境越來越復雜,制造業面臨眾多技術的革新挑戰,唯有快速的學習、快速適應、快速引領創新,才能在新的商業環境中脫穎而出。正如丁威所說,“未來要通過持續創新來提升綜合實力和驅動產業升級。首先要把握制造業的本質,投資基礎建設,一方面要加大研發投入,以創新技術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驅動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通過培養、招納、凝聚各類創新型人才形成貫穿產品技術、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等企業經營全領域的創新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