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在經歷了震蕩期后,在2021年再次回溫,成為最受關注的風口賽道。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小米、滴滴高調宣布加入汽車賽道的同時,早期進入該賽道的科技巨頭,已經取得明顯突破,自動駕駛車輛將在今年實現批量上市。 近日,百度Apollo樂高式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全面亮相,其中智駕與智云兩大產品迎來重磅升級,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總經理李震宇現場宣布,百度L4級自動駕駛累積測試里程數突破1000萬公里。預計2021下半年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將迎來量產高峰,每個月都會有一款新車上市。 與此同時,首款搭載華為高階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型極狐阿爾法S上市,預計今年11-12月份交付。 批量上市后,自動駕駛是否能借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甚至突破其商業化應用的一些限制?業內分析認為,盡管頭部廠商宣布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時間,但考慮到成本、安全、法律等多種因素,何時能迎來大規模化商業化運營,其實還有一段距離。 伴隨著新老巨頭入場,自動駕駛汽車力量逐漸匯集,助推行業快速發展。同時,自動駕駛領域局面復雜,在巨頭持續加碼下也將加速自動駕駛細分領域龍頭競爭格局形成。 百度Apollo下半年迎量產高峰 四年前的上海車展,百度首次對外公布了Apollo開放平臺,其愿景是希望用智能駕駛技術讓汽車更聰明。 四年后,智能汽車新時代的大幕徐徐拉開,智能交互系統正在成為汽車標配, Apollo平臺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2021上海車展期間,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與汽車智能化平臺公布了全新的樂高式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智駕與智云兩大產品迎來重磅升級,能支持車企快速構建智能化能力,將原本需要至少7年才能完成的自動駕駛研發周期,縮短至6個月。 目前,百度L4級自動駕駛累計測試里程數突破1000萬公里,能實現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車型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城開啟量產自動駕駛測試。按照百度的計劃,百度Apollo智駕區域今年內將覆蓋20個城市的城市道路與高速道路,2023年前完成100城覆蓋。李震宇還透露,2021下半年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將迎來量產高峰,每個月都會有一款新車上市,未來3-5年內預計前裝量產搭載量達到100萬輛。 除了百度之外,自動駕駛賽道的新玩家也在不斷入局。4月17日,首款搭載華為高階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型極狐阿爾法S上市,預計今年11-12月份交付。阿爾法S華為HI版搭載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可實現全程由車輛自行判斷路況,自己駕駛的級別。 哪吒汽車首席設計官常冰也在近期表示,哪吒S配備有3顆激光雷達,在部分路況下可以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目前,該車已經進入技術測試階段,新車預計將于2022年年底上市。 理想汽車CEO李想在微博表示,理想汽車自研的自動駕駛系統(標配508Tops算力和激光雷達)明年完全可以和華為、特斯拉正面較量。 行業分析認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汽車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自動駕駛發展將進一步提速。到2030年我國電動汽車產銷將達到1500萬輛、保有量達到8000萬輛,新車不同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滲透率將達到70。 距商業化應用實則仍有距離 自動駕駛車輛將實現批量上市,瞬間點燃了概念股行情,上周,鋰電池、汽車整車、無人駕駛、汽車零部件等板塊掀起漲停潮。 就在國產自動駕駛再次站在風口上的同時,另一行業巨頭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近期卻因事故頻發,受到市場關注。 自動駕駛何時能夠安全上路?特斯拉系列風波后,這個疑問最受行業關注。業內觀點多認為,盡管頭部廠商宣布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時間,但考慮到成本、安全、法律等多種因素,何時能迎來大規劃化商業化運營,其實還有一段距離。 自動駕駛的發展,涉及如何保障行駛安全、以及車路協同的問題等等,比如要對道路進行相應改造。根據國際上權威專家的普遍觀點,到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商用至少還得10至20年。 此外,技術水平決定安全,而技術的研發需要積累時間。市場需要的是技術精良的產品,而這個領域正是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發力的集中領域。未來伴隨著科技巨頭爭相入場,深耕包括車規級的可靠性、功能安全、量產的一致性以及對成本的控制等問題,將有望形成各個細分領域巨頭。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副所長陸峰指出,自動駕駛對汽車軟硬件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加強準入測評監管,提高無人駕駛汽車軟硬件準入門檻,防止存在安全隱患的車輛上路,對道路公共公共安全構成威脅。另外,需要加快無人駕駛汽車立法,讓無人駕駛發展在法制軌道上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