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飛股份300489.SZ發布2020年報預告,業績扭虧為盈,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00萬元至35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1300萬元至2000萬元。 公告顯示,中飛股份目前實現高端鋁合金材料、紅外光學及激光器件雙主業經營,整體盈利能力提升。并且,隨著中飛股份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高端鋁合金產品的獲利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產品毛利率有所增長。 雙主業強力驅動 推動自身盈利能力持續增長 據了解,一方面,在原來的主營業務的基礎上,近年來,中飛股份不斷完善和調整產品結構,由主要用于生產核燃料加工設備的高性能鋁合金擴展至非核領域的高性能鋁合金,進入高端、特殊、產量適度的專業化市場,向小批量、高精尖的領域發力,不斷提升高附加值產品占比。 目前,中飛股份利用在高性能鋁合金領域的高端裝備、技術優勢和生產經驗,積極研發新產品、開拓新客戶,降低對核電業務的比重,提高軍工、民用、航空航天、電子電力等非核領域的業務比重。同時,中飛股份進一步加大軟膠囊模具用鋁合金材料、靶材用鋁合金材料、刀具用5083鋁合金棒材及索套用鋁合金材料等高性能鋁合金材料的市場推廣和客戶開拓。 另一方面,中飛股份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借助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企業在紅外光學領域的優勢市場地位,將業務重心向紅外光學及激光器件領域拓展,為業績增長提供了強烈支撐。據悉,實際控制人朱世會是國內稀散金屬材料行業資深企業家,由其創立的廣東先導稀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導集團”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專業從事稀散金屬及其高端材料、器件、模組、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和回收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全球稀散金屬全產業鏈,是全球領先的金屬鍺行業領導者。 此前,中飛股份定增已收到證監會批復。后續,中飛股份依托先導集團在稀散金屬以及紅外光學領域的行業領導者地位,通過投資紅外光學與激光器件產業化項目,進入紅外材料與器件領域,同時進一步向下游產業鏈延伸,進入光電器件市場,形成從材料到器件再到子系統模塊的全產業鏈規模化生產能力,有望通過垂直一體化戰略,進一步增強自身盈利能力,推動業績快速增長,為投資者帶來長期穩定的回報。 政策利好釋放發展空間 差異化賽道邁向高質量跨越式新發展 有券商分析認為,中飛股份受益于核電重啟,傳統的核電業務或將迎來業績反轉,而在此基礎上,中飛股份已經向軍、民領域拓展供貨,公司企穩回升的步伐將明顯加快。與此同時,中飛股份通過資產整合,將先導集團紅外激光等業務成功并入上市公司體系,為公司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雙向驅動中飛股份邁向高質量跨越式新發展。 現階段,我國鋁材產能高居全球第一,但“結構性過剩”、競爭激烈等問題仍然是發展的。中飛股份在細分領域內選擇差異化戰略,不斷產品結構,構建自身強大的差異優勢,進而完成更高層次的發展,頗有先見之明。事實上,我國已頒布多項文件明確提出要發展精深加工,隨著技術進步和新產品研發推動了產業升級,中飛股份可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為我國打破高端鋁材完全依賴進口的困局助力,預計未來我國高性能鋁合金產品的總消費量將逐年上升,其市場前景將更加廣闊。 同樣受政策支持的,還有中飛股份現在作為主導的紅外材料與器件領域。面對目前高端精密紅外光學與激光器件的國產化主要集中在海外地區的形勢,實現產業國有化,對我們裝備升級、國防建設、國計民生都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疫情情況下,進一步催化了紅外產業的需求快速增長。中飛股份在前期依托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的扶持,強化技術研發和人才儲備,可快速進入紅外光學業務領域;并在穩步投產后依靠技術引進和研發團隊引進,實現自身可持續的健康發展。 戰略先行,雙向驅動,差異化占領市場制高點,此次中飛股份預告扭虧為盈,成效初顯。后續,中飛股份圍繞雙主業經營模式,加快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在政策支持、市場需求拉動等利好因素帶動下,疊加定增落地,中飛股份自身壁壘將逐步建立,公司業績將得到不斷的增厚,投資價值將更加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