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鞋業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鞋產量和出口不斷增長,中國成為世界制鞋中心。自2011年開始,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我國鞋業開始了艱難的轉型調整期,進入新常態時代。近兩年來,雖然我國鞋業產量占世界鞋業產量比重有所下滑,但我國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鞋類生產國。 ![]() 2017年,我國鞋產量達到131.1億雙,占世界比重達到57.0%,估算2018年我國鞋產量為126.2億雙。鞋業具有典型的流行性和季節性特點。企業必須要做到“生產管理優化、信息反饋高效、市場反應靈敏”,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穩腳跟。 在互聯網時代,沒有區域市場之分,每個企業的商業模式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商業模式只能存活一個企業,這就是為什么騰訊模仿阿里巴巴失敗的原因,反過來阿里巴巴模仿微信搞來往,同樣也失敗。 走過了熱熱鬧鬧的2018年,變幻莫測的市場行情、百轉千折的行業事件,在關店與轉型,在資本與實體之間探索,每一個節點的點點滴滴匯聚成了不一樣的鞋行業。 影響中國鞋業市場的六大新興趨勢: 1、中國電商業務的增長 從2015年到2019年,中國網上零售市場預計將以超過24%的年復合率增長。互聯網的普及促進移動設備端網購的增加,并推動了中國網上零售的發展,因此也就促進了各種消費品銷售的增長,其中包括鞋子。此外,活躍的市場定價和客戶吸引策略也推動了中國的電商銷售。許多鞋子制造商和零售商因此進入了電商領域,通過門戶網站提供多種品牌和設計,鞋類的網絡銷售額遞增。 ? 2、皮鞋市場需求的增加 供應商更加專注皮鞋的設計和風格。企業員工和在校學生是皮鞋的主要消費者,企業服裝要求和社交需求引發皮制鞋需求的不斷增長。2018年,福建省成為中國皮鞋生產的領頭羊,生產了中國38%的皮鞋,其后是廣東和浙江。 3、組織零售的增加 1919年,中國第一雙膠鞋在廣東成功生產。20世紀70年代末,由于廉價的勞動力和現成的原材料供應,中國制鞋業迅速崛起發展。上世紀90年代,中國鞋類生產出現爆炸式增長,使中國成為全球鞋類生產中心。可以說,2014年中國鞋產量達到頂峰,年產143億雙,2017年的年產量將接近130億雙,依然占全球總產量的60%,這意味著中國每年生產的鞋子數量仍然無法超越。 4、制鞋技術的創新 ![]() 未來,鞋業的創新將成為新常態,高新技術的發展將使機器代替人力,在制鞋方面的生產力得到提高,更有能力和實力滿足用戶需求,同時,人工智能全面升級,其將成為下一輪鞋業變革的導火索,。 5、得消費者則得天下 3年內不能真正搞明白自己究竟是為哪些人群服務的鞋企業,是最危險的企業。誰能夠跟消費者走得最近,與消費者真正形成互動,誰就能成功。另外,消費者忠誠度將被重新定義,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年代到來,企業經營的是用戶維系,不會聚集用戶的鞋企業將寸步難行。 6、店鋪租金下降已成必然趨勢?;ヂ摼W工具的應用讓自建流量成為可能,旺鋪客流優勢不再是唯一選擇。 傳統商圈概念將被完全顛覆。零售企業需要對此保持清醒的認識。以往很多成功的經驗和方式,現在運用在門店的營運上,往往不再那么奏效,就是因為過往的體系已經被打破,傳統思維、觀念、營銷包括商圈等,都在時刻升級和變化。你會看到消費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速度都比過去要更強更快,消費習慣的改變也非常迅速,而門店服務的方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 ? 展望未來,全球制鞋業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工業4.0”和“智能工廠”的影響,挑戰和機遇可能無處不在。如果貿易保護在各大洲蔓延,法律、法規和關稅可能會持續改變,此外,氣候變化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都將對供應鏈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制鞋業的未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難以預測,因此,報告不再推薦“哪個國家值得重點關注”,實際上,每個國家的制鞋行業都將是值得關注。鞋類消費也許有其自身的驚喜,如果現實體驗和個性化能廣泛流行,而不是消亡,商業街可能會因消費者體驗和對社交互動的渴望而重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