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歲從農村走向城市,從農民工變成商業局局長;他曾用10年完成了自己從泥腿子到筆桿子的華麗轉變;他好容易捧上鐵飯碗,卻在“力挽狂瀾”后,帶著“小諸葛”的光環辭職下海……他就是社區商業“資深玩家”、家興易購總裁趙建光。千禧年前,趙建光用16年創造了從政的驕傲;千禧年后,他用20年書寫從商的傳奇,經營起擁有近5000多名員工的零售企業,成為中國零售業的新晉“網紅”。與此同時,他深挖社區服務,“趟”出一條完善的社區生態鏈,為他的社區夢“添磚加瓦”。 泥腿子成筆桿子 靠“文字”改寫生活 18歲之前的趙建光在高碑店農村出生、成長。當年,他熱衷于上山爬樹、下河摸魚,他從沒有想過10年、20年后自己的未來是什么樣子,也從不知道人生規劃是個什么鬼。 18歲之后,他依然沒有成年的概念,只是覺得身強力壯的大小伙子,該出去做點兒事,于是他進了城。搬磚、和泥、當水暖工,能干的活兒他幾乎都嘗試過。再后來,家里托人給他在工商局謀了份差事,他的命運才從此改寫。 剛開始就是打雜的臨時工,但賣過力氣、吃過苦頭的趙建光非常珍惜得之不易的機會。他抓住一切的時間自學苦讀,“單位旁邊就是電影院,但我一次也沒有進去過”趙建光回憶道。趙建光的努力很快就有了成果。1984年,單位來了轉干指標。在幾百人參加的統一考試中,他名列前茅,順利轉干。同年,他的孩子也出生了。 事業、家庭雙豐收的趙建光,干勁更足了,他不久就成了單位的“苗子”,并很快入了黨、獲得了更多的學習機會。與此同時,他的多篇文章成了單位的范文,并多次在報刊、廣播發表,一次次引起周邊的轟動,也受到了政府的青睞。從高碑店鄉鎮副科級的宣傳委員,到監察局辦公室主任、到組織部組織科長……34歲趙建光成為高碑店市商業局黨委書記、局長。過硬的筆桿子,讓趙建光的仕途一馬平川他可謂青云直上。 國企改制迎機遇 “小諸葛”創造商業傳奇 上個世紀90年代,商業局旗下的百貨公司,人浮于事,內耗嚴重。34歲的趙建光帶著盤活企業的使命,走馬上任。 先整治員工積極性!他天天去庫房查庫,一旦發現上班聊天、打牌的一律開除。他“六親不認”,誰求情也沒用。與此同時,他還在經營策略上做了不少大動作。他利用關系,在電視臺、電臺、報紙等各個媒體鋪天蓋地的做廣告,企業沒有錢,他從自己家里拿錢貼補。考慮到之前“營采分離”的弊病,他在分析市場現狀后,大膽實行“統管分營”,商場內對商品的價格、質量統一管理,參與改制的員工搖身一變成了企業經營者,他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公司的服務從此由被動式轉為主動式…… 趙建光的超前思維,讓百貨公司起死回生,他也因此被當地人頌稱為“小諸葛”。2000年國企改制,他主動提出下海,牽頭購買了商業局下屬的5家公司。之后,北京、上海、杭州、新加坡……趙建光帶著公司的骨干員工,一次次走出去學習人家的先進經驗,并對市場的不斷深化,由“統管分營”到區域自營,再到全部自營,他用敏銳的商業嗅覺,一次次上演著改制的成功。后來,他又不斷壯大家興超市,走上了超市連鎖發展之路。 傳統商超大佬“觸網” “玩轉”社區生態鏈 歷經近20年的發展,趙建光掌舵的河北家興商貿集團已經成為一家以百貨商場、連鎖超市、物流配送、生產加工、酒店餐飲、互聯網科技、房地產開發、新零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商業企業。家興易購是河北家興商貿集團天使投資的,是建立在社區線上線下融合的管家模式。家興易購從2013年開始針對社區搭建了一套完整的生態鏈體系,包括為社區居民供應主食的麥力發中央廚房;滿足社區居民養老、保姆、月嫂等服務的全能幫家政服務;滿足社區居民洗車、養車需求的洗車房等社區服務配套。 服務京津冀和雄安新區3000萬人口,打通居民社區生活服務的最后100米,滿足社區居民購物、洗衣、吃飯、出行、養老等需求。 “社區離我們越近,競爭離我們越遠。我們賣的不是商品,我們要做的是服務,與社區居民交心,時刻想著居民需求,做居民貼心的生活管家。”趙建光說。 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復工復產進程加快,商業及零售業已蓄勢待發,在疫情期間價值凸顯的社區商業更是“加速前進”。 突發疫情考驗著每一家實體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對于家興易購也是一樣。此前,縣域級城市居民的消費方式還是集中于線下,疫情期間,深挖下沉市場的家興易購線上板塊“顯身手”,線上下單,線下響應,快速送達,讓居民每天都可以吃上新鮮果蔬。后疫情時代,家興易購將繼續深挖社區,完善社區生態鏈,做深做細社區服務,為社區商業持續加“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