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可以說是大多數人的心頭愛了,可是喝啤酒也一樣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光喝啤酒可以,但是如果在喝啤酒的時候可以和身邊的人講講啤酒的故事,豈不是很有文化,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啤酒的歷史。 啤酒是西亞人發明的。而且是6000年前。 考古學家發現,早在6000多年前,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時期的蘇美爾人就發明了啤酒。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就是古代兩河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前居住在兩河流域地區的蘇美爾人已懂得釀制啤酒,而且當時啤酒的消耗量很大,蘇美爾人收藏糧食的一半都用來發麥芽然后釀制啤酒。據考證,蘇美爾人在6000年前就已經會用大麥、小麥、蜂蜜制作出16種啤酒。這個歷史實在是太久遠了,幾乎久遠得令人不敢相信。 至今在巴黎還保存著這種記載制酒法的文物。在巴黎盧浮宮內,豎立著一塊兩米多高的墨綠色石柱,上面刻著3700年以前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這部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在盧浮宮的官網上,我們可以看到這顆石碑的詳細信息。《漢謨拉比法典》是一塊公元前十八世紀建造的高大的玄武巖石碑,在這部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里,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Hammurabi),巴比倫第一王朝的第6代國王,(自公元前1792~1750年統治巴比倫)制定了關于啤酒釀造和飲啤酒的法規。 這部法典是以楔形文字和阿卡德語寫成;從高到低、從右至左閱讀。古巴比倫文明中,人們對于啤酒的飲用可以說百花齊放了,已經有20多個種類在市場上銷售,這部人類第一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中,也詳細“龜腚”:“人們的飲酒量會根據所處等級來進行分配,任何人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買賣和傾倒啤酒要被判處死刑”,看看以前的食品安全條例,越線就送命,簡潔明了。 說回到啤酒。之后幾百年間的戰爭、交流與遷徙,巴比倫人的啤酒制作工藝又傳到了埃及。到了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業已經高度發展。 啤酒傳到了埃及,終于離歐洲不太遠了。公元前48年,我們已經在羅馬帝國的故事里熟悉的人物凱撒終于出場了。 啤酒傳到了埃及,終于離歐洲不太遠了。公元前48年,我們已經在羅馬帝國的故事里熟悉的人物凱撒終于出場了。 關于啤酒傳到歐洲,有一個說法是,凱撒追擊他的政敵龐培,帶著他的軍隊打到了埃及。凱撒不僅僅得到了埃及艷后。而且把當地已經十分盛行的啤酒釀造技術帶到了羅馬,帶到了西歐。 與龐培的頭顱、埃及的財富、以及埃及艷后這樣的美女相比,啤酒,也許是凱撒從埃及帶到歐洲的最微不足道的副產品。 不過,現在我們回頭一看,羅馬帝國早已不知所蹤,凱撒的后人恐怕也未必還能找尋的到,倒是啤酒,卻在歐洲一直傳到了今天,特別是在德國,啤酒更是成為最受德國人歡迎的飲料。 我們今天的主角雖然以“漢謨拉比”來命名,可是卻是一款德國精釀啤酒。其實在古巴比倫之后啤酒濃度不斷地提升,宗教就將啤酒定義為“魔鬼作祟”因為大家大量喝完啤酒之后都會瘋瘋癲癲,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全面禁止釀造啤酒。但這時一位偉大的女性站了出來,她就是德國圣魯帕特女修道院院長,圣-希爾德嘉德-馮-賓根(Hildegard of Bingen)女士,她主張用啤酒花(當年應該還不叫啤酒花)作為釀酒的輔料,因為這種植物能有效的延長啤酒的保存時間,而且其中的苦味可以中和甜膩的麥芽甜感,口感也會上升一個檔次。之后啤酒文化便再次大放光彩,并且德國在1516年,巴伐利亞的威廉四世頒布的《啤酒純凈法》,這一法案規定,啤酒只能用水,大麥芽,啤酒花釀造(酵母當時還未被發現,后來才補充進法案)。當時頒布這一法案是為了應對一場可怕的饑荒,所以規定好釀酒的原料,好用蛋白質含量更豐富的小麥來做面包。這一法案使得德國的啤酒質量飛速上升,直到今日德國啤酒仍然是大家的心頭愛。 而我們今天的主角“漢謨拉比”啤酒,也是一款德國精釀啤酒,延續了德國啤酒純凈法釀造,這種方法釀造的啤酒更能讓人接受,俗話說“不上頭”。喝進去時的感覺更加溫和,麥芽的香氣更濃郁,泡沫的濃厚感也會讓大家瞬間愛上了這款啤酒。最有特色的一點便是讓大家更加了解了關于啤酒的歷史,那么這么有文化又好喝的“漢謨拉比”啤酒,您真的不想試一下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