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統計,2018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達55.39億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長10.8%;2018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14972萬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長14.7%,穩居世界出境旅游的第一位。 隨著我國收入的增長、網絡信息科技的普及,旅游的需求還在成倍增長,尤其是在暑假期間,國內旅游人次再創新高。在欣喜之余,保險師提醒各位計劃出游的朋友:所謂行程未定,保障先行,面對旅游市場和出行中的潛在隱患,相關的服務與保障,也要盡快提上日程。 旅游保險需求日益壯大 前段時間,在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暑期旅游安全提醒中,有三次提示旅游者購買相應的保險。第二條中更是明確寫道“簽訂旅游合同,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 旅游保險主要分為旅行社責任險和旅游意外險兩大類。根據原國家旅游局《旅行社投保旅行責任保險規定》,旅行社必須投保旅行社責任險,這是強制險種。保險師提醒:如果您在與旅行團簽訂條約過程中,未發現強制險種,需及時提出。 相比之下,旅游意外險則是旅行社在組織團隊旅游時,為保護旅游者的利益,代理旅游者向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費。由于購買人和收益人均是旅行者,所以一般是不會強制購買的。 場景化保險已成趨勢 來自國際SOS救援中心的數據顯示,每10萬名出境旅游者中,就有6.5人會遇到人身意外或需轉運回國的情況。隨著旅游人數的增長,遭遇風險的旅游人數也會隨之攀升,可能造成的巨大損失也將難以估量。旅游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不容小覷。 另一方面,許多人開始拋棄傳統的跟團游,轉而加入自由行行列,這也大大提升了行程的不可預知性。好在近些年,外部旅游事件頻發讓消費者對意外風險的防范意識逐步增強,旅游保險需求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 據保險師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旅游出行保險訪問和購買量總體上呈上升趨勢,消費體驗更強的保險產品更受消費者青睞。保險師認為:“旅游保險的產品簡單、保費較低、易于場景化的銷售特征,與互聯網有著天然的結合點。無論是旅游景點、旅行社、導游、游客等旅游環節中涉及的各方主體,還是票務、車輛、酒店、機票等圍繞旅游的每個場景,都有可能觸發旅游保險的需求?!?/p> 買好、買對至關重要 旅游意外險不僅要購買,關鍵的還是要買對。就比如行程較短的,可以選擇短期旅行險,價格便宜,保障也齊全。行程較長的境內外旅游,顯然更適合購買綜合性旅游意外險。購買過程中要注意一些保障范圍小、保額低、承保條件苛刻的保險。在保險師平臺中,有豐富的產品可供對比、選擇。 最后,保險師提醒,在東南亞等一些國家,當地保險的賠付往往比較低。游客不管是是跟團游還是自由行,最好還是選擇涵蓋意外傷亡、高風險運動、醫療住院、全球救援服務等保障的產品。 比如在蹦極、跳傘等高危項目中發生意外,需要提供救援中的醫療運送和送返服務,歐美等國家醫療費用經常是幾萬至幾十萬,“病不起”成了一種普遍現象,因此足額的醫療保額非常重要。 文中部分數據來源:環球資訊、中國保險報、品橙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