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夏日炎炎,最適合來上一杯冰涼清爽的椰子汁了。不僅椰子汁已經成為不少人的“心頭好”,就連用椰子制成的甜品如今也有不少。實際上椰子在我國已擁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吃椰子的呢? 在古代椰子有很多不同的稱呼,像在宋代椰子就被稱作“越王頭”,當時的文壇領袖梅堯臣曾寫過一篇《李獻甫於南海魏侍郎得椰子見遺》,其中有這么一句:“魏公番禺歸,逢子蕪江口。贈以越王頭,還同月支首。割鮮為飲器,津漿若美酒。”其中的“越王頭”指的就是椰子,也可以看出在宋代人們就開始吃椰子了。 不少人會很詫異,如此美味的椰子為何會與人頭有關。明代的《農政全書》中有記載“相傳林邑王與越王有怨,使刺客乘其醉,取其首懸于樹,化為椰子,其核猶有兩眼,故俗謂之越王頭”,雖為傳說但也不難看出古人的思維十分的活躍。 古代人除了直接食用椰子外,還用椰子來釀酒。五代時期的李珣在《南鄉子·山果熟》中寫到:“木蘭舟上珠簾卷,歌聲遠,椰子酒傾鸚鵡盞。”而宋代的方回在《為張都目益題爪哇王后將相圖》中也有提及到椰子酒,不難看出古代人對椰子酒很是喜愛。 除了美味的椰子酒外,古人還用椰子花來釀酒。唐代殷堯藩寫的《醉贈劉十二》中有“椰花好為酒,誰伴醉如泥”的詩句;而在宋代周密編寫的《齊東野語》中也有“今人以椰子漿為椰子酒,而不知椰子花可以釀酒”的記載。 如今我們無法切身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懷,也無法品嘗到古時的椰子酒和椰花酒,但可以品嘗到用新鮮椰子生榨而成的特種兵椰子汁。這款椰子汁采用獨特的生榨工藝,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和防腐劑,最大程度保留了椰子原本的風味和營養,讓更多人都能切身感受到椰子汁的美味。從古至今中國人與椰子的故事從未間斷,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還將一直延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