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首家銀器店文德中苗族銀器文化中心,坐落在湘西鳳凰縣是一座樸素迷人的古鎮,是中國最富盛名的苗族聚居地。小城之中,隨處可見穿戴著通身閃耀、環佩叮當銀飾的苗族姑娘。在苗家有一習俗:無梳不定情,無銀不成婚,無砂不出門。在這個銀礦并不富饒的湘西小鎮,苗族銀飾工匠們卻神奇的創造出了中國最為璀璨的銀飾文化。同時廣受游客的青睞! 文德中:打造湘西鳳凰銀器文化!(點擊觀看視頻) 文學巨匠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將他魂牽夢縈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歌;也將這座靜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有一位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銀飾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已是古稀之年,卻依然在鳳凰古城民俗園《文德中苗族銀器傳承中心》奔波忙碌。 圖/文德中 他是誰呢?他就是《沈從文自傳》中所提及鳳凰首家銀器店《文榮昌銀號》第四代傳承人---文德中老先生。 文化展示中心 文化展示中心 靈巧而充滿智慧的文大師,身體力行著祖輩們留下的記憶,憑借著他的雙手和最為簡單的工具,帶著一群銀飾工匠,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苗族銀飾品,在《文德中苗族銀飾傳承中心》展覽。 純潔的白銀,須經數十工序,涉數百工具,歷數萬次精敲細擊,由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千錘百煉,精雕細琢,始成銀器。 在文老先生的諸多作品中,尤以銀壺為甚。 明朝許次紓的《茶疏》中這樣寫到:“茶注以不受他氣者為良,故首銀次錫。”銀壺除了色澤高貴、傳導快速、改善水質外,最重要的是它還會釋放銀離子。在煮水用具中,以煮水用的純銀制壺最為珍貴。 拿著如此用心打造出來的銀壺泡茶,口感柔和溫純,澀減韻長。所有銀壺是由純銀所制,由銀壺盛放過的水會釋放微量的銀離子,一升水中只要有五百億分之一的銀離子,就足以使細菌無法生存。用銀壺裝著的水,可以保持幾個月不腐敗。 正因為銀壺中的水所釋放出來的銀離子具有的殺菌消毒作用,殺死了茶葉在存放過程中或多或少產生的一定量的細菌,消除了茶葉的異味,改善了茶葉的品質,從而使銀壺沖泡出來的茶獲得更好的口感。 文大師制作出的一把把的銀壺不斷被喜愛、不斷被收藏。它不僅給每個家庭帶來了幸福快樂,更帶來了健康。當這種銀器鍛造技藝跨越千百年的鍛打與雕刻,不僅書寫著一個民族的歷史,更創造出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更是苗族長壽的象征。《文德中苗族銀器傳承中心》把苗族人的善良、頑強、勇敢及健康長壽的生活方式融入到了來自五湖四海無數人的生命軌跡中,得以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