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中旬“想哭”致150多個國家一些網絡系統大面積癱瘓后,我們不禁要問,未來的互聯網發展究竟該如何前行?面對下一次的黑客攻擊又應怎么辦?我們能不能給互聯網來次大手術?我們總不至于這樣一次次的亡羊補牢、一次次的事后馬炮吧! 其實,在此方面,為適應未來互聯網的發展需要,我國銀行業的一些專管網絡安全的學者早有研究,他們在2015年就曾公開發表論文,提出現行的互聯網已不再適應時代發展應進行一分為二的想法。并列舉了像網絡攻擊、網絡詐騙、信息泄露、信息虛假等已充斥、迷漫和制約著互聯網發展的事實。這次“想哭”安全事件的出現,則是又一起典型的事實說明。 他們建議,為確保互聯網運行的主體安全和健康有序的發展,可以將互聯網劃分為兩種模式去建設發展:一種是繼續延續現行模式發展的“發散型互聯網”(圖1);另一種則是確保良性循環發展的“集約型互聯網”(圖2)。
![]() 圖1 發散型互聯網
![]() 圖2 集約型互聯網 所謂的集約型互聯網,他們則認為是由國際、地區、國家或其指定的某一組織機構發起,通過驗證、審核、簽注等有效協議,經統一進口,將所有申請加入的合規性網絡集中起來,以給人們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平臺。這種平臺與現行的互聯網既有相同性又有本質上的區別,相同性都是通過網絡去體現、去發展,都需要遵守互聯網的一些協定等;不同之處則是集約型互聯網更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進入成本高、合法保障強、安全風險低等重要特性。 創意集約型互聯網,是這些學者們多年在一線處理諸多的安全事件積累而來,他們認為集約型互聯網更能夠貼近現實的生活發展與需要,尤其是能夠將人們經常普遍遇到的四個互聯網方面的棘手問題轉變成了四個有利于: 一是利于區別,好尋找。他們認為,發散型互聯網是自由型的,因此它就像茫茫大海一樣,要找到合規的網站及所需正品極不容易,由此帶來的風險也是難以評估的,發散型互聯網也因此是假冒網站喜歡的棲息地。而集約型互聯網是合規保障型的,只有一個進口,IP地址高不可仿,在它的網絡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合規合法的,風險自然也是微不足道的。 二是利于防護,好突破。他們認為,發散型互聯網是普遍維護型的,人力、物力、財力高度分散,是家家都在做防護,結果家家都難防得住,尤其是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更是防不勝防。而集約型互聯網就是瞄準了這一點,重點突破,專門成立機構,云集互聯網最尖端的科技人才,全面研發應對來自各方面的網絡攻擊和挑站,做專一的防護,讓所有入駐到集約型互聯網的住戶都能得到充分的網絡安全保障,就像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同時,及時還可向發散型互聯網發布相關防御軟件和安全提示。 三是利于解決,好處置。他們認為,在現行互聯網的發展中,人們所遇到的最大瓶頸其實并不是網絡攻擊、網絡風險等問題,只要不是重點攻擊對象和目標,稍掌握一些網絡知識的人就可以對這些問題加以應對和解決。更多需要考慮的則是那些千千萬萬遭遇網絡欺詐的網絡賠付問題,這些問題在發散型互聯網中是難上加難。找誰解決、怎么解決都顯得蒼白無力。而在集約型互聯網中這些問題都將不復存在,集約型互聯網將形成理賠直通車,有專門的機構、專門的人員,只要證明是集約型互聯網中的問題,集約型互聯網就會在最短、最快的時間里有可能讓受害者一夜暴富。比如像這次“想哭”安全事件,如果是進駐到集約型互聯網里的駐戶遭受了攻擊,則所產生的一切損失將會由集約型互聯網來進行賠付。集約型互聯網更像是一個巨大的托管安全機構或基地中心。 四是利于引導,好遵循。他們認為,互聯網目前的發展已走向了多元化,人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但是這種走向如果僅靠政策制定加以堵、壓、制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根本就解決和排除不了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為此,只有將互聯網一分為二,講清事實風險,讓每個人有自已的選擇,對與錯、好與壞讓每個人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對比,這樣在經過漫長的發展后,集約型互聯網或許就是人性的最好回歸,也將可能成為未來整個互聯網的主導。 這些學者說,最開始的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如可行那么最早的集約型互聯網還應是由政府部門來投資建設的,因為只有賦予它權利與資質,才能使集約型互聯網更具活力、更具服務意義。同時,應該看到,集約型互聯網在給人們提供合規、高效、優質服務的同時,還會給各國政府及相關入駐戶的投入帶來巨大的能源財富。 世界是向前發展的,互聯網同樣需要健康穩步的向前發展。集約型互聯網是否能夠阻擋所有黑客的入侵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到,集約型互聯網如各國真的一旦投入實施,至少有一點我們可以相信,就是這些“紅客”一定會成為世界黑客的終身克星;如果連這些“紅客”都無法阻擋住黑客入侵的話,那么其它的網絡安全則更是無從談起。也因此說,在未來互聯網發展還沒有形成一個清晰明了的規劃之前,集約型互聯網道也不免是個很好的借鑒與參考。(本文參考《中國金融電腦》2015年第8期《淺析互聯網一分為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