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成癮又稱為網絡性心理障礙,屬于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表現為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障損害。湖北清心心理咨詢中心認為網癮的發展過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初期,患者會出現精神依賴:渴望上網,如不能如愿就會產生極度的不適應,出現煩躁、焦慮、暴躁等癥狀。 中期,出現軀體依賴:表現為頭暈眼花、疲乏和顫抖、食欲不振等癥狀; 再后,出現嚴重的心理社會問題:正常活動癱瘓,學習、工作、生活均受到嚴重影響,乃至出現生活自理障礙、認識能力下降、對顯示生活失去興趣甚至出現暴力傾向和暴力行為等嚴重后果。 父母們以為網癮孩子是思想觀念出了問題,中國科學院心理學博士冉陽指出其實這種判斷是錯誤的,準確的說大多數網癮的孩子有著潛意識創傷。所謂潛意識是影響著人的心理、情緒、行為但自己不知道的意識。網癮的潛意識心理解釋是這樣的: 一、80%網癮孩子早年有親子關系脫離經歷,在潛意識層面形成創傷,造成嚴重的安全感不足,于是用網游當中虛假的暴力打斗顯示自己的強大,彌補自己的安全感不足,造成安全感虛假滿足,所以大多數網癮孩子都是家里蠻橫外面膽小。 早年親子關系脫離的類型: 1、父母之一長期出差在外或者家里很少見到他,尤其是父親嚴重缺位,特別容易造成安全感不足。 2、父母離婚,或者父母雖然沒有離婚但長期激烈沖突造成可能離婚的印象,也會造成孩子嚴重的安全感不足。 3、對于天生敏感的孩子,在嬰幼兒時代就長期寄養在祖父輩家里或者寄宿學校,也會造成嚴重的安全感不足。天生敏感性弱的孩子則問題不大。 由于上面3個原因,在潛意識層面形成創傷,安全感嚴重不足,于是用虛擬暴力去讓自己仿佛很強大。 請不要去問孩子“你是不是安全感不足啊?”,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是潛意識的問題,不是意識層面的問題,大部分孩子是不知道的。 二、孩子用游戲解除憂慮甚至緩和抑郁癥 由于各類家庭矛盾,比如父母離婚或者父母雖然沒有離婚但長期激烈沖突造成可能離婚的印象,公婆與媳婦激烈矛盾,岳父母與激烈女婿,或者孩子出國嚴重不適,或者學校人際關系嚴重沖突等等,孩子痛苦不堪,孩子用游戲解除憂慮甚至緩和抑郁癥,所以,部分網癮孩子要附帶去醫院開抑郁癥相關藥物。 三、孩子在社會上得不到肯定和成就感,從而在網上尋找肯定和成就感。 重度網癮孩子在現實生活中一般缺乏成就感,其父母之一70%以上也是高度批評型教育方式,其父母之一大多數是歸因朝外,內心牢騷滿腹(不一定嘴上牢騷),愛看人缺點,感恩心差。故而孩子在社會上在家里均得不到肯定,轉而從網上去尋找成就感。 四、孩子天生控制欲很強,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從而去控制網上的假人,網絡游戲的一個特點就是你叫他干啥他就干啥,可以虛假的滿足人的控制欲望。 以上4個原因都是在潛意識層面的,因而都是孩子自己無法感覺的,你去問孩子是不是這樣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湖北清心心理咨詢中心再次提醒各位家長:在意識層面的常規思想教育方法是沒有用的。把小孩關起來戒除網癮是治標不治本,而且惡化親子關系,孩子安全感更加不足,感到父母不可信,從邏輯推理也可以知道,他以后網癮會更嚴重了。 那么對于網癮最好的應對方法是什么呢?是調整他們的潛意識。那么調整他潛意識最有效的辦法是什么呢?有心理學知識的人都知道是催眠。 催眠不是睡眠,睡眠是潛意識意識兩個都關閉,催眠是只關閉或縮小意識不關閉潛意識,催眠的本質是潛意識調整。 重度網癮孩子要經過40次至60次的催眠調整才可以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