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士論文“致謝信”作者、中科院博士黃國平,“無需參考文獻”的錢偉長,手握7篇Nature的“天才少年”曹原在網絡上走紅,引發關于閱讀和知識改變命運的熱議。 他們是時代背景下中國學人的奮斗縮影,也是閱讀改變命運的實證,網友和社會的共識是,如果沒有先天的上層建筑,就沒有理由不去讀書,閱讀依然是普通人最好走的捷徑,知識改變命運依然是通行的真理。 ![]() 歲序常易,華章日新,在迎來第26個世界讀書日之時,科技的進步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衣食住行,改變了生活方式,也改變著閱讀。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到4.94億,人均電子書閱讀量達到9.1本,人均紙質書閱讀量6.2本,同比減少2.6本。 《報告》還顯示,兒童已成為閱讀的重要用戶,兒童數字閱讀付費增長56.5,日均數字閱讀時長29分鐘,每晚20—22點是兒童數字閱讀的高峰。 對于孩子而言,閱讀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豐富,閱讀能力的提升,還有系統的思辨能力。近年來,教育部也對中小學的閱讀提出了更為具體和量化的規定,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關切,正如歌德所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兒童文學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閱讀能為孩子打開一扇通向未來的明亮窗口,父母能做的,就是保證孩子走向那扇窗。孩子是“沉默的大多數”,因為他們缺少足夠的判斷能力,這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選書難、買書貴、不知孩子興趣愛好是家長為孩子選擇閱讀素材時面對的現實難題。 ![]() 不過,科技正讓這種難題迎刃而解,讓閱讀更簡單、更有趣。以“母語式學習解決方案”提出者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為例,一個教育產品集合了近3萬冊英文原版素材,其內置給用戶免費使用的i語文·閱讀贏產品,同樣有30萬冊中文電子書。 iEnglish還借助人工智能疊加大數據算法實現了智能推送邏輯,無論哪種水平的學習者進入系統,都能匹配到恰當的閱讀內容。在今年的在世界讀書日,iEnglish還發起了“每天一小時高質量閱讀”的倡議。 數字閱讀已經成為國人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方式,科技改變著閱讀的場景、閱讀的形式、閱讀內容的選取甚至是閱讀的過程和結果,讓閱讀隨時隨地發生,簡單、便捷。 有數字閱讀行業從業者表示,過去我們做知識產品關心怎樣把內容變得更好,把形式變得更好。今天需要會花更多的時間去關注用戶的學習過程,如何讓用戶付出努力,如何更好的跟用戶反饋,讓用戶更好地完成學習過程。 iEnglish系統同樣可以清晰的記錄每個學習者的閱讀數據和閱讀行為,形成千人千面個性化的閱讀報告,實時傳輸到“家長端”。其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習報告既是學習過程的外化,也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紐帶。 作為學習過程的數據記錄者,學習報告是父母忠誠的助手和分析師。幫助孩子循序漸進的、有效的通過博覽群書,海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知識書籍,大大拓展人生高度和寬度,提升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使孩子更具判斷力,最終形成強大的發展能力。 科技的進步也讓閱讀公平成為可能,使閱讀資源能夠均衡的分配到世界的每個角落,讓每個人都該享有的閱讀權利得以保障。無論是電子書的呈現方式,還是各類軟硬件載體,加之互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數字閱讀因快速便捷、跨越空間時間、覆蓋面廣、成本低等不可替代的優勢,成為被大眾廣泛應用的閱讀和生活方式,成為偏遠、鄉村地區第一時間獲取閱讀資源、縮小城鄉閱讀差距的有效方式。 ![]()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 在2021年世界讀書日,重溫其主旨宣言,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其中質樸的價值主張,閱讀能給人帶來樂趣,每個人都應該享有閱讀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