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Google 正在秘密尋求與騰訊在云計算業務上的合作。 注意,Google 并不打算直接在中國推出 Google 云服務,而是希望通過借助騰訊,讓 Google 云服務的企業用戶在中國境內可用上體驗和功能相近的服務,包括數據庫管理、分析和網絡安全等。相應地,騰訊的中國客戶在境外亦可使用 Google 云服務。 報道稱 Goolge 和騰訊將努力增強技術和服務的兼容性。這不禁讓人想起年初兩家公司簽署專利共享協議一事,該協議包括未來將聯手開發各項技術等,雖然這是公司之間為了減少專利侵權的常規做法,但或許也有 Google 今后在中國開展業務的考慮。 這不是騰訊和 Google 第一次傳出“緋聞”。今年 8 月份,彭博社就曾報道 Google 希望重返中國,而云業務是其計劃的關鍵,騰訊和另外幾家公司都是當時傳聞中 Google 在商談合作的對象。 根據彭博社的說法,談判合作始于 2018 年年初,3 月份的時候合作方范圍縮小至 3 家公司。不過,彭博社提到的合作形式為:中國公司提供境內的數據中心和服務器,Google 則出租計算能力和網絡存儲,并銷售包括 G Suit 在內的生產力工具,這部分工具則運行于 Google 自家的數據中心。 這與 the Information 的說法略有出入,新的消息稱為了符合中國工信部對公有云企業數據留在國內的要求,Google 云和騰訊云仍將保持獨立,數據并不會打通。 雖然 Google 始終拒絕回應有關回歸中國的消息,但該公司曾發布過一則位于上海的云服務業務開發經理職位招聘信息,其中,具備「中國市場的經驗和知識」被列為首選要求。 彭博社認為,與中國公司合作,有助于 Google 在云服務市場與亞馬遜和微軟展開更多競爭。亞馬遜在去年年底已將其在中國的服務器和其他云資產出售給光環新網,從而使 AWS 在中國的經營合規,微軟和世紀互聯的合作也是基于類似的目的。 而云服務亦是騰訊今后發力的重點。騰訊在 9 月份的組織架構調整中,新成立了「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云計算被擺到了突出的位置,意味著 B 端業務將成為騰訊發力主場,也被看作是在 C 端業務瓶頸愈日益凸顯后,騰訊戰略轉型的信號。騰訊在上個月的財報中披露今年首三季云服務的收入近 60 億人民幣。 不過,在被視為全球第二大云市場的中國,該領域的競爭激烈程度絲毫不遜色美國,除了騰訊,阿里、華為等公司都在積極布局。根據 IDC 今年 7 月的報告,阿里云的市場占有率超過 45%,騰訊為 10%。 兩大科技巨頭強強聯手的消息固然吸引眼球,但鑒于磨合、利益分配等問題,1+1 能否起到大于 2 的效果,還有待時間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