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811 年紐交所成立到現在,美國股市已走過 200 多年的歷史。 我們常說以史為鑒。不過 200 年的美股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人能知道未來是什么樣的。 Visual Capitalist 根據全球金融數據(Global Financial Data)的數據,對比了200 多年來美國各行業的相對權重。 (圖片來自 Visual Capitalist,華爾街見聞漢化) 19世紀初,股指剛被引入美股時,只有兩個板塊被跟蹤:鐵路和工業。當時,政府出資補貼,交通也發展相當迅速。在 1868-1873 年美國內戰期間,美國鐵路總長度增加了 3.3 萬英里。隨著運輸業的蓬勃發展,鐵路相關股票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該板塊市值一度達到美國股市總市值的 60%。 20世紀,股指成分變得更加豐富,包括公用事業、鋼鐵和能源等板塊也加入隊列。不過,鐵路相關股票仍然是主導力量,占據了大約 38% 的美國股市總市值。 到了2018 年,市場不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多樣化,而且權重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鐵路業未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份額已大幅萎縮至 2%;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類股異軍突起,成為新加入的新興板塊,且在美股市場中占據相對較高的市場份額。 美股各板塊市值份額變化的蹤跡,體現了行業的泡沫的更替輪換,也反映了美國技術與經濟的進步變遷。其中,以下三個時間點的截圖呈現了發生重大轉折的歷史時刻。 下圖是1900 年和 2018 年各行業市場在美國股市總市值所占的份額。一個多世紀過去之后,交通運輸業已經不再擁有昔日的輝煌,而技術發展推動了通訊、信息技術和健康醫療等全新領域的崛起。 200 多年的美股歷史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課或許是: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和從未離開的泡沫與風險。 正如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很多在當時欣欣向榮的行業,在今天已經萎縮甚至滅亡;很多在當時聞所未聞的板塊,如今名聲大噪。 比如,在過去一百多年里曾經跑贏大盤的鐵路相關股票,如今淪為夕陽行業,早已不復昔日榮光。 又如,在 20 世紀初還不存在的信息技術、通信和健康醫療類股,現在卻異軍突起,已成為全球活躍的、影響數千萬計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大公司。 有意思的是,盡管經過 200 年風云,金融板塊依然屹立不倒,在美股中的仍然保持較高的比重。 沒有人確切知道未來會怎樣——這也正是為什么股市既提供風險,也提供回報。 來源:華爾街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