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進入《我財經》專題
很多人都將中國經濟下滑歸咎于房地產,樓市的確在一二季度超預期降溫,拖累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工業產出,但近來經濟大幅走軟依然還是同樣的邏輯嗎?中國 經濟網評論員林耘在《我財經》節目中表示,房地產對經濟有比較大的影響,最近中國經濟進口數據比較差,就與國內產能過剩和房地產銷售不暢影響投資,進而影 響到整條產業鏈有關。 林耘補充說:“如果想讓中國經濟表現得更為穩健,從給改革預留出更大空間的角度來理解,房地產是需要來‘托底’的。所以在目前這個狀態,對于限購、限貸的放寬,我覺得應該是一個合理的組合拳。”(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瀝慷) 以下是本條新聞的播報內容: 【播報】首先,來看財經今榜的頭條新聞。關注樓市調控的最新動向 【播報】最近一段時間,央行及各大商業銀行將放開限貸、調整首套房認定標準等消息“或”字當頭:或放開、或調整。現在又有媒體放出消息稱,“市場所謂的‘房貸新政’或于近日公布,其中有一條內容是,明確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利率下限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 但人民網隨后報道說,興業銀行上海某支行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某支行均否認了上述消息。而針對此前“調整首套房認定標準”的傳聞,四大行也都是謹慎回應,央行副行長劉士余則只是說了一句“耐心等待文件”。 通過近期的種種傳聞我們不難發現,房地產政策的調整正從相對外圍的“限購”向更為核心的“限貸”傳遞。有業內人士指出,現在樓市相關各方均處于“深度 焦慮”狀態,地方政府、監管部門既想放松“行政之手”微調樓市,又擔心松綁“限貸”被過度解讀為刺激樓市;商業銀行、開發商、購房者則期待明確調控方向, 讓市場發揮作用。 【點評】林耘 【追問】現在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很多人都將中國經濟下滑歸咎于房地產。但也有專家稱,8 月經濟失速和房地產基建的關聯似乎不大,而私人投資加速下降和中下游行業廣泛的存貨調整可能是主要原因。您覺得呢? 相關文章: [我財經]崔書文駁馬光遠:中國經濟指望不上房地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