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腦發出的指令,是由一個個復雜的電信號傳導到執行終端如四肢、肌肉、骨骼等去執行命令的。當這一電信號出現錯漏,患者就會震顫如帕金森、抽搐如癲癇,但如果在充分研究人類大腦電生理的基礎上,將一個可以糾正亂放電現象的設備植入,用正確的放電來干擾錯誤放電,患者的癥狀就會大大緩解甚至消除。 隨著現代神經外科、神經電生理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在廣東省將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手術)中的腦起搏器納入到醫保可報銷范疇后,這一費用相對昂貴的高臨床價值設備正在越來越多的解決癲癇、帕金森、植物狀態患者的病痛。 ▲劉金龍教授(圖中施術者)在操作DBS植入 南都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功能亞專業組獲悉,該中心今年已完成超100例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手術),成為華南地區第一家實現DBS年百例植入的中心,這也標志著DBS手術在華南的高速發展即將邁向新的臺階。 中山一院神經外科功能組組長劉金龍教授介紹,DBS手術是通過在腦內深部核團或特定腦區植入刺激電極,通過脈沖電刺激調控相關核團或腦區的功能,達到改善癥狀的目的,目前最常用于治療運動障礙疾病。“我們中心DBS手術覆蓋病種比較全面,包括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痙攣性斜頸、梅杰綜合癥、DYT1相關全身型肌張力障礙、泛酸激酶依賴型神經退行性疾病[PKAN]相關肌張力障礙等),以及原發性震顫(VIM或PSA靶點)等。所有病例均使用目前國際先進的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系統定位腦深部核團,指導電極精準植入,患者出院情況良好,嚴重并發癥發生率為0,術后刺激改善率良好,刺激相關副反應發生率低。” ▲可以隔空校驗、充電的DBS設備 據悉,中山一院神經外科功能亞專業組自2006年開展第一例DBS手術,2016年4月成功開展國內首例帕金森病全麻電生理監測下DBS手術,經過多年探索與發展,可成熟開展各類不同腦深部靶點的DBS手術,治療各類運動障礙類疾病。 作為致力于打造華南運動障礙診治的“旗艦中心”,中山一院組建了運動障礙疾病治療全程管理的多學科協作診療團隊,實現對運動障礙疾病患者從前期藥物治療,中后期術前評估、手術方案制訂、術后程控、藥物調整、康復鍛煉、心理輔導等方面的系統治療與全程管理,為廣大運動障礙疾病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更多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山一院金龍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