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榆林市橫山區久潤德農牧有限公司在武鎮牛圪嶗村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務工工資發放儀式,現場一片歡樂祥和景象。前來領取務工工資的有近百人,他們有年過半百的老人,也有身強力壯的青年,一個個都興高采烈,早早就在村委等候。當天,共為76戶村民發放務工工資21萬余元。 務工工資發放現場 流轉土地:滿山盡種中藥材 10月初,橫山區韓岔鎮李四桐村一臺臺挖掘機還在荒坡陡洼間勞作,將原本荒蕪的陡峭坡地深挖,計劃種植中藥材。據橫山區久潤德農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軍介紹:“目前,我們久潤德公司已經在韓岔、殿市、響水、武鎮4個鎮11個村流轉土地10623畝,種植了黃芪5371畝,黃芩3452畝,遠志1800畝。橫山南部山區土地貧瘠,十年九旱,農民種地積極性不高,土地荒蕪較多,我們每畝地每年給村民付50元土地流轉費,這些中藥材生長周期長,一般都在五年左右,公司流轉土地的費用每年至少要50萬元左右”。 行走在韓岔鎮黃圪塄村的山路間,道路兩旁都是久潤德公司種植的中藥材。“聽說有人要流轉我們的土地,村民們都很高興,很樂意被流轉,現在我們這里外出務工的人多,家里面根本就沒幾個年青人,老人們種地愁得很,還要年青人回來幫忙,而年青人在外務工收入高,種地勞動量大而且不劃算,所以很多地都荒蕪了”黃圪塄村脫貧戶石守平這樣說,“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種地都可能沒有收入,現在土地流轉給人家,我們每年只收流轉費,還能被雇傭務工,很劃算,我們黃圪塄村已經有2700多畝土地被流轉種植了中藥材”。 雇傭勞力:鄉村四季閑人少 9月26日,在武鎮二莊科的地里,三十幾人揮舞著鋤頭,構成了一幅壯觀的田間鋤作圖。“全村30多人在田間勞動,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場景,既新奇又紅火”正在地里勞動的村民常有東說,“鋤地對我們來說沒什么技術含量,誰都可以做,人家公司也說,只要愿意來,地里活一直有,我今年被雇傭鋤地28天,幾天前領到了5960元工資,就在家里能掙到這么多錢,是之前都不敢想象的”。 “其實,在我們種植中藥材的村子,農民們務工的機會特別多,我們對勞動力的要求不高,需求還大,僅2022年就支付務工費用360萬元”張曉軍說。 “只要愿意干,人家公司一年四季有活干,春天耕地、播種、施肥,夏天鋤草、打藥,秋天收藥材籽,冬天儲存肥料,加工藥材”韓岔鎮黃圪塄村村民石守開說,“我春季被雇傭去耕地,務工收入一萬多元,往年自己種地,哪里敢指望這么多收入?” “農忙時候,有些村甚至人手都不夠,需要從外村調取勞動力”張曉軍說,“久潤德公司成立以來,帶動橫山區4個鎮2700多人增收致富,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脫貧戶710戶2483人,務工工資我們都打入了農民銀行卡里,都有打款流水可查詢”。 當地村民在為中藥材鋤草 前景展望:產業作伴好還鄉 “在韓岔鎮韓岔村,我們看到一本本打款憑證整齊有序按年月排放,每一筆打款流水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使是外行人也能很清楚地計算出公司支付給農民的各類費用”鄉村振興局干部閆志智說。 “我們公司每年的支出很多,包括土地流轉費、工人務工費、購買機械費等,為了規范管理,我們每一筆款都通過銀行打卡,從不支付現金,既有據可查,又不易出錯”久潤德公司會計張美霞說。 “從目前看,流轉土地種植中藥材很受當地村民歡迎,因為務工需求大,農忙時候,不少年青人也回來在我們公司務工,既照顧了家里的老人,又能夠賺到錢”張曉軍說,“按照公司規劃,2023年開始,我們將利用三年時間,再流轉土地3.2萬畝,都用來種植中藥材,到時候,我們會集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那樣勞動力需求量會更大,有了產業,就會有更多年青勞力選擇返鄉,那時,農村將會是另外一番景象,鄉村振興的目標自然就會實現”。(吳學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