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花西子聯合中國美院少數民族校服公益設計實踐項目組,向云南省德宏州芒市5所小學捐贈了民族特色的校服。校服捐贈儀式在風平鎮團結小學和臘掌小學兩所學校舉行,中心小學校長李才能與兩所學校全體師生到場參加。據悉,該項目是由浙江宜格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花西子母公司)、中國美術學院學工部和浙江省宜格慈善基金會三方共同發起,旨在多元化地助力民族文化傳承。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風平鎮團結小學、臘掌小學、帕底小學、遮晏和國小學和那目民族小學五所小學建校以來第一套以民族文化為特色的校服。 孩子們領取新校服 12月11日,花西子公益負責人在花西子直播間講述了這套民族校服背后的故事,收獲了諸多網友的好評及認可。她表示,感謝能有諸多社會力量支持民族校服進校園。每件校服代表著花西子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片心意,希望校服成為少數民族校園文化的標志,成為各少數民族地區一道靚麗的風景。 據悉,上述5所小學的傣族學生平均占比為90。但傣族服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卻不常使用,只有大型節日才會穿著,本次民族校服是助力民族文化納入校園生活重要的一步。 中心小學校長李才能表示,看到孩子們穿上嶄新漂亮的校服,大家都很高興。希望孩子們多項發展興趣愛好,培養對本民族文化的興趣,承擔起民族文化傳承的責任。 在捐贈儀式上,學生們換上新校服跳完早操后,孩子們還展示了一段的具有傣族特色的傳統舞蹈。伴隨著傣族特色音樂,新校服承載了傣族民族文化,也彰顯了少年兒童活潑可愛、意氣風發的精神風貌。 著新校服跳舞的孩子 孩子們穿上傣族校服與捐贈方共同合影 今年5月,花西子在了解學校這方面的需求后,為了讓孩子們盡早穿上美觀、舒適的校服,與中國美院學工部“文旅部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團隊多次召開專題研究會議,深入研究校服應用場景、聯系多家校服生產相關機構,最終在芒市教育體育局的支持下推進完成。 在綜合考慮文化傳承、生產能力等方面因素后,確定中國美院少數民族校服公益設計實踐項目組負責校服款式設計,刀向梅非遺傳承人刺繡工作室負責面料挑選和生產。最終本次捐贈的所有校服由云南省玉溪市戛灑鎮的120多位繡娘剪裁縫紉完成。今年10月,前期中國美院團隊的設計稿,在這些繡娘的手中,變成了一件件美麗的校服。 刀向梅非遺傳承人刺繡工作室繡娘制作校服 參與本次校服生產的繡娘刀大姐說,她經常會在農閑時背著她的外孫來繡房,家里的活沒耽誤,自己還能用老一輩傳下來的手藝增加家庭收入。傣族孩子們能有那么漂亮的校服穿,還能弘揚傣族文化,真的挺幸福挺開心的。 目前,該項目已發放500多套校服。明年年初,五所學校1800名孩子都將穿上既舒適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