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國風的盛行為很多商品賦予了中國特定元素,我們國家本身就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再加上近些年在世界經濟中崛起,自主研發能力和產品創新力的增強,一代代國貨產品驚艷出圈,吸引著社會各界商業力量的投入,也讓傳統文化活躍起來。這期大國匠心節目就帶領大家探索刺繡的非遺文化工藝以及背后的匠心故事。 我們的蜀繡、蘇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人們熟知,但因為傳承之難,在市場中并沒有太多亮相。本期大國匠心節目對話嘉賓:蓮花靜合服飾品牌創始人劉靜,她以傳統刺繡技藝為切入點,從手繡原創畫作、旗袍刺繡展現手繡的巧奪天工,并用成熟大膽的商業思維做出了這個行業沒人嘗試的事情,讓傳統非遺文化得以走進大眾視野。 ![]() 她身著一襲“獵艷”,用絲線織就唯美的藝術空間 劉靜身著一件高級精美的服飾做客大國匠心節目現場,她告訴主持人這件服飾所屬系列叫做“獵艷”。說起這份藝術機緣,因為一幅特別的湘繡作品《天鵝》。不同于繪畫,刺繡對于光影的呈現是極其考驗工藝水準的,為了達到作品極限,非遺傳承人袁蘋老師受她所托,三次改良才完成了這副《天鵝》,整幅繡品栩栩如生,連天鵝翅膀扇動的水紋都仿佛活泛了起來。劉靜真切感受到絲線對藝術空間的表達,也促使她進入這個行業。 ![]() 在大國匠心節目中,劉靜表示:刺繡是可以超越原畫作的東西,賦予新的表達方式,油畫、寫生、水墨畫皆是如此。她開發了屬于蓮花靜合的330種顏色的絲線,一副名為《空眸》的淡雅刺繡,就包含了市面上沒有的77種色彩。 從詞義上感悟蓮花靜合的禪意,安靜而祥和,似乎和獵艷這種直接鮮明的表達方式有些違和。劉靜對大國匠心欄目主持人解釋到,服飾上的圖騰都是從古老文化中提取而出,再由設計師巧奪天工把它變為時尚,故此“獵艷”的含義是“在文化中狩獵,色彩里驚艷”。以一只豹子媽媽為原型的logo,包含了她同作為母親對女兒們的愛。最讓她有成就感的就是家人的反饋,劉靜對傳統刺繡時尚感的打造,讓穿衣者一改對手繡老氣、傳統的刻板認知,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的風格系列,先生對她設計的唐裝贊不絕口,為此她還設計了主打男性系列和獵艷交相輝映的另一品牌“欲樓”,意指在獵艷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 突破非遺瓶頸,尋找藝術造詣與商業化的融合 刺繡作為中國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傳統文化的原創力量,但同樣還面臨著難以商業化傳承的痛點。劉靜在大國匠心節目錄制過程中表示,從對刺繡的愛好發展成為事業,也在力所能及改變這種現狀,她和業界聞名的室內建筑設計師薇陵以及湘繡技藝傳承人袁蘋老師聯合探索一條讓刺繡文化更加年輕化、國際化、時尚化的表達方式,讓非遺成為穿戴在身上的藝術。 她用創新抽象派疊加圖案的設計方式解決傳統機繡難如手繡多層次漸變與疊加的特點,再利用機繡可量化生產的營銷模式,解決傳統手繡無法量化的短板,這樣一來,她發現機繡色彩疊加出來的效果其實和手繡相差無幾,只是稍微硬朗些,但卻可以水洗。除此以外,劉靜在大國匠心節目中說道:還要以設計為助力,每一季新增圖案都來源于大量版權原創圖案,這就不得不提到她的設計師薇陵,她很擅長跨界藝術的融合運用,對國際視野與時尚感的把握,能讓她對傳統非遺文化做到中西結合。兩位優秀的女性藝術者不僅在原創畫作領域一拍即合,還慈善幫助了很多具有繪畫天賦的孩子,把他們的畫作運用到服裝設計上,更重要的是,兩人一起在合作中保護了非遺的傳承。 ![]() 穿戴于身的藝術,傳承大國工匠的企業家精神 一個最勇敢的行為,莫過于毫不掩飾的為自己做打算。香奈兒這句極具特色又耐人尋味的名言成為影響劉靜終身的參照,因為她就在做這樣一件事,值得自己義無反顧堅持去做的一件事,哪怕這個行業對于剛入行的她來說十分困難。 她對大國匠心欄目主持人說,非遺產業從一絲一縷,一板一畫都離不開人,改變繡娘固有的思維方式和配色習慣,她花了很多精力磨合。畢竟工藝品和藝術作品還是有一段距離的,這個過程中讓她們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跨越,也算是一種成就吧。對劉靜來說,更難的地方在于即使按照完美思路創造成型的作品也可能會在呈現效果時差強人意,任何一個細節變動,都能對作品造成巨大影響,這種“挫敗感”大概是創作者們的“通病”。但這正是大國匠心節目所倡導的理念,欲成大國品牌,必有大國匠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對大國工匠技術的標準之判。劉靜用她的耐心與定力,讓身上的藝術品化為一種內心的滋養,文化與匠心在此流動并且永恒。 作為中國傳統的藝術瑰寶,刺繡傳承了兩千多年,技藝已經爐火純青,要走出國門、走進大眾視野,還需要像劉靜團隊這樣的頂尖設計師和優秀企業家們的推動,她雖帶領一個初創企業,卻契合大國匠心欄目極力推崇的工匠精神。大國匠心節目組不僅僅聚焦“大咖”與知名企業家,也將更多鏡頭對準正在創業中的踐行者,講述這個時代的匠心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