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浙江日報頭版刊發了《浙二互聯網醫院以數字化推動服務提質升級——“智”療生態圈向我們走來》,介紹我院在醫療數字化方面的成效。實際上,在浙醫二院,云端問診、遠程B超、在線續方、VR手術、5G急救等數字化服務正在悄然重塑就醫新路徑,帶來醫療新體驗。 隨著數字化思維滲透進醫療服務工作的方方面面,數字化改革成為醫療機構創新發展的驅動力——閉環就醫,高效協同,優質醫療資源智慧互聯,一個一體化、全方位的“智”療生態圈正在成型,從醫生到患者也越來越熟悉、認同和助力這種趨勢。 醫院黨委書記王建安表示:“我們始終以患者需求為核心價值導向,將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與醫療全流程服務緊密融合,讓‘效率醫療’惠及更多群眾,當好醫療數字化‘重要窗口’的先行者。” 閉環就醫,提升醫療體驗 如何更好地保障全民健康?強化全流程醫療服務閉環管理,成為醫院推進改革的突破口。 浙醫二院網絡醫學中心副主任葛芳民介紹,2017年7月上線的浙二互聯網醫院,將院內流程與線上服務緊密融合,將線下醫療服務向線上精細化延伸,實現了基于實體醫院的“診前-診中-診后”互聯網醫療服務閉環。 “昨天下單,今天就拿到藥,還不用來回奔波。”張大伯患有多年高血壓,家住杭州一個老小區的7樓,上下樓不方便,平時都由兒子陪著去醫院開藥,幾天前眼看藥快吃完了,兒子卻在外地出差,張大伯很著急。這時,浙二互聯網醫院提供的“在線續方云端藥房”數字化貼心服務為他解了燃眉之急,在手機上發出降壓藥的續方申請,第二天藥品就送到了家門口。 云端藥房、線上免費問診、檢測自助開單在疫情期間接連上線,為患者提供了就醫新方式。院后康復隨訪、家庭護理上門等服務則打通了醫療健康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浙二互聯網醫院還著眼臨床,垂直深耕各學科線上管理平臺,數字影像中心、掌上病房等模塊一一落地,實現專病管理閉環全流程。 據統計,目前浙二互聯網醫院的注冊用戶數量已超100萬,每年為近千萬人次用戶提供各類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尤其是在2020年初的疫情大考中,浙二互聯網醫院緊急開通海內外線上義診,咨詢量達7萬余條。 “管用”“好用”,推動效率變革 在浙醫二院的5G遠程急救指揮中心,急診醫學科主任張茂通過大屏查看5G急救車內的畫面及患者生命體征數據,并通過視頻通話和實時VR眼鏡畫面遠程指導隨車醫生進行搶救。與此同時,根據5G高速網絡回傳的大量生命信息,院內爭分奪秒開展術前準備,快速制定搶救方案——一套數字化急救系統正在生死關頭發揮重要作用。 浙大二院研發的包含5G救護車、5G-ICU、醫用無人機、5G機器人等多場景多設備的全國首個5G智慧防疫指揮管控系統,正是對這一宗旨的生動實踐。通過5G網絡大帶寬、低時延的特性,醫療數據能更高效地進行隔空傳輸,為急危重癥患者爭奪生命窗口;利用無人機、機器人等設施設備,節省人員時間,提升防控效率。今年1月,這一系統榮獲浙江省新基建應用場景創新大賽決賽一等獎。 數字賦能,有效節約醫療成本 浙醫二院首創首建了5G智慧急救閉環,全方位連通院內院外,爭奪黃金搶救時間。浙醫二院臨床實踐數據顯示,5G智慧防疫指揮管控系統應用在急診ICU后,每位監護室醫生每日可縮減2小時查房時間,整個科室每年可節約1800個工作日,急診監護室院內感染發生率降低三分之二。 數字化技術在5G-ICU的應用,未來還有廣闊的想象空間。它不僅能提高救治質量,還能借助隨處可見的人性化設計為患者傳遞更多的人文關懷。現在醫院已進行許多有益的嘗試:攝像頭使用人工智能算法,解讀患者面部表情;智能化人工天窗和虛擬現實技術,讓患者置身于蔚藍天空之下;5G全景視頻及遠程全息投影,讓遠方的患者家屬“瞬間轉移”至病床邊成為可能。 去年,浙醫二院普外科還在國內率先應用了臨床胃癌手術虛擬仿真模擬平臺,以虛擬仿真技術節約了醫療實訓成本。浙醫二院普外科主任吳育連介紹,目前的腹腔鏡微創外科手術主要通過在病人的腹部開孔,將手術器械和攝像頭深入到病人的腹腔內,醫生從電腦屏幕上就能觀察腹腔狀況并操作手術器械,能夠極大程度地減小創口,減輕痛苦,縮短康復時間。這種手術方法給患者帶來了幫助,但對醫生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必須對醫生進行充分的培訓,以確保醫生具備相應的眼手協調能力并能勝任有關手術。 這套基于虛擬VR的胃癌手術模擬系統就應運而生。過去,很少有臨床醫學生能夠獲得實習機會,以觀察醫生進行手術的完整過程。但是,隨著VR技術的發展,VR虛擬現實技術讓醫學院的學生、培訓醫師都可以使用VR技術來模擬和指導醫療手術涉及的各個過程,包括手術計劃,手術演練,手術指導,手術技能培訓,術中指導手術,術后康復等。這套胃癌手術模擬系統由吳育連主任設想提出,經由省內本地企業定制開發,配合高性能工作站主機和虛擬現實頭盔即可使用,大大降低了臨床培訓成本,目前已經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與反饋。 “實時、全信息、標準化、全方位”,構建“智”療生態圈 浙醫二院國際網絡醫學中心能夠真正實現影像、報告、病歷等完整醫療信息的實時交互,打造全數據互聯互通國際網絡中心。 在長興70多歲的董大爺看來,由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給自己看病是件挺“激動”的事兒,更何況這位心內科專家還是通過電腦給自己看病、看片子、約檢查、做手術評估。董大爺連連感嘆:“這真是太神奇了!” 這一幕,就發生在5月20日上午浙醫二院與浙報傳媒集團攜手合作的浙二國際網絡醫學中心暨廣濟網絡醫院一期啟動儀式上。 這一網絡醫院真正實現影像、報告、病歷等完整醫療信息的實時交互,打造全數據互聯互通國際網絡中心。據介紹,目前加盟的10家醫院,可以通過掌上診室、醫囑系統等,隨時隨地開展遠程診療,醫院間還能實現醫囑互認互寫。 作為全國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國際遠程中心,浙醫二院在疑難雜癥臨床診療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團隊儲備。而浙報傳媒從5年前開始搭建浙江省醫院預約診療服務網絡平臺,如今注冊用戶已近600萬。雙方的這次合作,是“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新形式、新探索。 以往的網絡診療,把檢查單、化驗結果、CT片上傳到網上,咨詢醫生的治療方案,這種“人工數據上傳+網絡診療”模式并不高效。同時,不同醫院、不同科室診療信息的編碼方式不一,也影響網絡診療作用的發揮。針對這些問題,浙二國際網絡醫學中心打通了全部醫療數據,統一標準,實現了實時互聯互通。通過“實時、全信息、標準化、全方位”的浙二國際網絡醫學中心,老百姓不出國門就能實現“全球化治療”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