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醫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微醫向港交所遞表,欲于港股主板上市,承銷商為花旗銀行和招商國際。 微醫成立于2004年,公司前身為掛號網,2015年業務升級為微醫并于烏鎮成立首家互聯網醫院。根據招股書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按截至2020年底互聯網醫院數量和2019年所提供的數字診療量計算,微醫為中國最大的數字醫療服務平臺。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中國數字醫療服務市場預計將從2019年的232億元增長至2030年的7395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7。 行業市場空間大的背景下,微醫的經營情況如何?以下南財AI新聞實驗室新股排查課題組為大家扒一扒。 主要業務增速快,虧損幅度收窄 先來看微醫的營收情況。據招股書數據,截至2020年,微醫實現收入18.32億元,同比增長262.12,收入較2019年增加明顯。經調整凈虧損為8.69億元,較2019年虧損持續增加,但虧損幅度較2019年明顯收窄。 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微醫的兩大業務收入均在2020年快速提升。 據公司招股書,微醫的收入來源主要分為醫療服務和健康維護服務兩大類。醫療服務收入主要來自數字醫療問診服務、綜合醫療服務及ART服務輔助生殖技術,健康維護服務主要包括綜合健康管理服務、流動醫院服務、數字慢病管理服務及云檢服務即醫療器械銷售。其中,健康維護服務收入占比更大,為60以上。 2020年,醫療服務實現收入7.07億元,同比增長279.2,較2019年增速提升明顯;同期,健康維護服務實現收入11.25億元,同比增長252.16,實現高速增長。 醫療服務毛利率轉正,用戶指標增勢好 上述有提到,2020年,微醫的收入增勢快,但依舊虧損8.69億元,這主要受毛利率整體水平較低和期間費用消耗高的雙重影響,具體情況如何? 先看微醫的毛利率情況。由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報告期內,微醫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9.9、23.33和27.16,整體略有波動,但維持在25左右的水平。 分業務看,醫療服務毛利率在2018年、2019年為負值,2020年轉正為31.1。公司解釋,微醫互聯網醫院服務中心的運營在2018年、2019年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建立互聯網醫院服務中心的設施及招募醫師產生了重大成本;到了2020年,微醫收購了一家提供輔助生殖技術ART服務的公司Genea,由于該公司提供的與ART相關的專科醫療服務毛利率較高,因此帶動整塊業務毛利率提升。 健康維護服務業務的毛利率在報告期內連續走低,分別為58.6、37.1和24.7。其中,在2020年,毛利率下降明顯。微醫解釋,主要是公司于2020年發展數字慢病管理服務,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吸納用戶在平臺上注冊會員,并由公共醫保系統直接結算。為獲得更多會員及地方的醫療資源,微醫策略性地降低數字慢病管理服務的整體利潤率。 再看微醫的期間費用情況。微醫費用消耗中,支出最大的三大費用分別為銷售及營銷開支、一般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由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2020年,盡管隨著收入增長提速,微醫的三大費用率即占有總收入比重均下降,但三大費用率合計占比為95,吃掉了公司的毛利,2020年公司持續虧損。 但主要費用率的下降,是否意味著微醫的費用投入取得成效?我們可以通過微醫的用戶指標來評估。 上面表格是微醫在招股書中公布的用戶數據。從微醫運營的互聯網醫院數量來看,2020年,微醫運營的互聯網醫院有27家,增勢明顯;從用戶指標來看,無論是注冊用戶、平均月付費用戶,以及數字醫療問診量,均得到較大提升,這表明公司費用的投入取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