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的出臺,“新四跨”的融合更加彰顯效應。智能網聯汽車乃至將來更廣泛的物聯網概念已經受到業內人士的多重關注。作為一家專注于車路協同,并且最早獲得長三角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牌照的無人駕駛公司,中智行也已經從該領域的技術儲備和實踐中建立了自己的戰略規劃。 借此奉賢體驗無人駕駛之際,就單車智能、車路協同的現狀和遠景特地聆聽了中智行的技術專家的獨道見解。 ![]() 中智行的自動駕駛之行 路測在奉賢自動駕駛汽車開發測試區進行。車輛為林肯MKZ 2.0H,“坦克式”的酷酷造型上面激光雷達、攝像頭等硬件設備一目了然。同行過程中駕駛位坐著中智行的專業工程師為大家保駕護航,以便不時之需,但是全程除了彼此的交流,未見他動過一次方向盤或者做過任何輔助駕駛的動作。在全程6、7公里的行駛過程中,車輛都是自行運作一系列駕駛動作,無論是轉彎、變道、急剎或者加速等等。 全過程采取的是運動模式,盡管如此,給人的第一直觀印象,是非常重視安全性能。這也是攻克自動駕駛技術和心理上的一道關口,特別是對于第一次乘坐長距離無人駕駛的乘客而言。當一行人剛剛出發不久,行駛到一個丁字路口時,旁邊停靠著一輛重型卡車,汽車已經自動識別同時作了剎車處理,充分保障了乘客和路人的安全。確定好方位后繼續行駛,偶遇路旁停放的自行車會主動選擇規避。 ![]() 在安全的前提下,你還能充分感受到它的智能性。自動識別紅綠燈和自動轉彎這些常規的操作自然不在話下。令人可喜的是,在路況比較空曠的時候汽車會自動選擇加速處理;在路況擁堵的時候會靈活變道以便節約時間。所有道路信息都顯示于車內額外配備的顯示屏上面。我們還特地觀察了下顯示屏的動向,發現路面的大小事物屏內也有相應大小的區分,設計得非常人性化。幾乎是同步顯示,沒有滯后現象。 當車輛按既定路線完成行程回到出發點之后,所有人都意猶未盡,深有感觸的是夢幻中的自動駕駛真得沒有停留在技術層面。如果條件具備,真得會改變我們許多人的出行方式,移動出行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 中智行已經啟動車路協同 智慧城市離不開智慧交通,智慧交通除了智慧的車,當然還要有智慧的路相輔相助。同時結合互聯網技術的云平臺才能打造一體化的智能出行。單車智能是視矩內感知,車路協同是超視矩感知。要實現真正的智慧出行必須是汽車、通訊、AI及出行行業等的各自融合,缺一不可,因為交通監控系統不應只有眼睛而沒有大腦。 ![]() 據不完全統計,智慧的道路可以為單車智能成本每輛汽車節約2萬人民幣,2020年上半年汽車保有量達2.7億,共可節約總成本達5.4億。截止2019年止,我國公路總里程已達500多萬,將它們升級為智能道路所需的成本是小于每公里一百萬元。總成本相較而言,車路協同相比無人駕駛單車智能可以節省1萬多億元。因此看似投入頗巨,但是長遠效益可見一斑。車路協同將有助于突破單車智能的某種固囿,更加安全、高效、經濟和加速落地。 為此,中智行率先啟動了全球首個從底層架構將5G和AI深度融合的項目,提前布局5GAI的車路協同。該應用覆蓋單車智能車路協同的像素級仿真系統,可支持十萬公里/天的仿真測試。相關資料顯示,得益于新基建的政策,上海已具備車路協同的基礎,此外無人駕駛串聯了南京五大產業中的四大,由此也可預見車路協同產業未來一片光明。為此,中智行希望打通車路協同的上下游產業鏈,和中國電信、上海、南京以及更多地區等各方展開合作,共同推動車路協同的進展。中智行市場和傳播副總裁陶融先生表示,在中國政府的各項政策鼓勵和支持下,希望2年之內實現百平方公里的車路協同,目標3-4年內可達千平方公里。到時,我們也可以在臨港和奉賢以外的更多區域體驗更加舒適靈活的乘駕之旅。 ![]() 這種展望令人憧憬無限,雖然智能道路的改建還有許多技術和法規有待完善,涉及軟硬件的方方面面,但是一切都不會阻擋中智行對智慧交通的高瞻遠矚。我們大家也共同期待下次再見之時別有一番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