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進行時,智能環保屋“入住”紅湖社區臨東家園,小區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新模式轉變,這邊“分”景獨好! 1設備升級,實力再提升! 由于長效管理的缺失,臨東家園小區一直是“有桶就行”,全小區25幢居民樓分布著40個垃圾桶點位,居民長期隨意丟棄垃圾,分類意識薄弱,桶效差,小區垃圾分類一直仰仗二次分揀工作。 如何將垃圾分類的觀念深植于居民心中?如何把社區居民的垃圾桶“管”起來?一直是臨東家園小區垃圾分類管理的重難點。 盼望著,盼望著,環保屋來了,垃圾分類的腳步近了。 為破解小區垃圾分類不精細,居民參與度不高的難題,紅湖社區積極行動,經過與東湖街道、聯運環境公司的多次溝通、協商,最終引進一套垃圾分類智能環保屋設備。12月10日,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安裝調試,紅湖社區終于把這套“傳說中的環保屋”領回了家。 ▲東湖街道、紅湖社區、聯運環境三方協商 別看環保屋個頭不大,功能卻是“杠杠的”:該設備做全封閉處理,保證全體無異味;配備的洗手臺為居民清洗提供方便;而它的人體感應功能則為居民投放垃圾提供更多方便,只要站在環保屋前數秒,對應的箱體便會自動開啟,讓居民投放垃圾成為正真的“舉手之勞”。定點收集、定點存放、刷卡積分、人體識別、定人管理、定人清洗,期待智能環保屋的投入使用為臨東家園小區垃圾精準分類帶來轉變。 ▲全新亮相的新時尚小屋 2投放統一開啟新篇章! 天氣轉涼,凍不住紅湖社區行動的腳步,降溫之時,正是垃圾分類升溫之際。 12月16日下午,寒風瑟瑟,臨東家園小廣場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垃圾分類“兩定模式”啟動儀式暨垃圾分類“最強家庭大比拼”活動正在進行中。 啟動儀式上,紅湖社區副書記袁旭嬌發言致辭,詳細闡述了紅湖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工作計劃,現場為居民們“劃重點”,強調撤桶并點的重要性與必須性,鼓勵小區居民積極參與,協助社區共同推進垃圾分類兩定工作。隨后,居民代表袁秋萍現場宣讀《垃圾分類倡議書》。 ▲紅湖社區副書記袁旭嬌發言致辭 ▲居民代表宣讀倡議書 接下來,是本次啟動儀式的“大咖”——智能環保屋的閃亮登場,聯運公司王麗娜經理通過現場演示,為我們的“大咖”做了詳細的介紹。“黑科技”的投入極大的激發了現場居民的垃圾分類熱情,更有性急的居民,當場趕回家去取來垃圾體驗新模式下垃圾分類投放的炫酷變化,點贊我們的“大咖”。 儀式現場,由紅湖社區組織的最強分類家庭大比拼也在同步進行,這次活動經過前期小程序掃碼答題和垃圾分類督導員入戶打分,終于來到最后的現場比拼環節,在套圈游戲、分類飛行棋大賽中,參賽家庭代表各顯其能,為自己所在的小隊贏取積分,向著“垃圾分類最強家庭”的榮譽發起沖擊。 在活動現場,紅湖社區通動趣味游戲、拍照墻、積分兌換獎品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鼓勵現場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新模式轉變,向參與儀式的社區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引導大家從“要我分”向“我要分”、“我會分”、“我能分”轉變。 經過激烈的角逐,三組家庭最終脫穎而出,成為臨東家園垃圾分類優秀家庭,社區副書記袁旭嬌主持頒獎儀式,為家庭代表授予獎杯。 袁副書記為三組家庭頒獎 儀式終會落下帷幕,但垃圾分類工作永遠在路上,下一步,紅湖社區將以環保屋為中心,落實點位覆蓋區域內撤桶并點工作,組織志愿者全天候巡邏,建立長期督導體系,逐步實現周邊居民樓的撤桶并點,再通過由單一到全面的覆蓋式傳動,最終實現小區撤桶并點全覆蓋,提高居民分類意識與分類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