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BIM、大數據、移動通訊、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能力,是“十三五”期間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目標。智慧建造是大勢所趨,具有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等特點,能減少建筑對人的依賴,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建筑產業上的種種弊端,提升建筑質量和建設速度。一直以來,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注重發揮科技創新作用,致力推動建筑智慧建造和建筑業的高質量發展, 技術突破 預見建筑未來 水立方,這座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水上項目比賽場館的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改造后將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壺項目比賽場館。這是冬奧會史上體量最大的冰壺場館、世界唯一水上項目和冰上項目均可運行的雙奧場館、世界首個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奧運場館。如何將泳池變為冰場?冰場轉換結構的搭建是本次改造的首要難題。 ![]() 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冰立方”項目應用BIM技術,搭建起由2600根薄壁H型鋼和1570塊輕質混凝土預制板組成的轉換結構,模擬和優化了每根鋼梁的排布。同時,為冰場架體的鋼梁和混凝土預制板都編輯了數字身份,保證在轉換施工中精準有效地將每個構件復位,極大提高了冰場可轉換結構的施工效率。最終,冰的“兩點兒”被圓滿加上。 ![]() 作為行業內最早接觸BIM技術的施工企業之一,2013年,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成立BIM中心,致力于在工程各階段開展BIM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全面實現投資、開發、設計、施工、運維全過程的BIM技術應用及基于BIM的集成化項目管理。2019年12月,公司榮獲基于BIM國際標準ISO-19650的設計、施工和運維BSI KitemarkTM風箏標志證書,是中國內地內首家獲得BSI認證的施工企業。截至目前,企業項目BIM技術應用覆蓋率達100,已具備應甲方需求代替顧問從事策劃、管理、協調、更新、匯總、交付等全方位的項目BIM管理能力。 智慧工地 賦能數字中國 在工地層面,工地是大量人、機、料、法、環相關的生產場地,信息、數據在這里集中。借助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對工地管理技術革新,提升管理水平、簡化管理流程是未來智慧工地管理的必然趨勢。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采用BIM+智慧工地系統的方式,領跑行業,為建筑業信息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探路。 ![]() 中國最先進科技傳播平臺——國家科技傳播中心,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根據其實際需求定制了個性化智慧工地平臺,把互聯網與傳統建筑、智能監測硬件與APP無縫結合,施工現場人員與設備的信息化管理、與各類施工設備深度智能整合,為工程安上“智慧大腦”,變被動“監督”為主動“監控”,打造新型施工現場管理模式。 在人員管理方面,國家科技傳播中心項目現場門禁系統采用實名制進出管理。集成AI人臉識別+安全帽識別,人臉識別率達99.83,通過系統識別人臉和安全帽配戴驗證,驗證成功即可正常通行,人員入場、考勤信息同步上傳至云筑網及市住建委平臺。并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根據防疫需求進行了系統升級,研發了口罩佩戴識別功能,助力項目更好更快復工復產。 ![]() 在施工現場管理方面,利用現場安裝的不同功能攝像頭,對不同位置的具體情況實時進行施工安全、環保施工監測,并對違規現象進行預警,實現全天候24小時實時感知監測。管理人員通過對報警信息的分析,更及時、更有針對性的處理問題、杜絕隱患。 同時,隨著項目增多,企業總部的管理壓力也逐漸增大。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突破傳統“法人管項目”的管理邊界,通過智慧工地平臺企業端,遠程實現對公司項目的實時視頻及預警、項目經營分析、應急管理功能。形成企業總部統一分布式管理、多工地獨立部署運行的模式,多級管理,規避管理漏洞。 智慧時代,建造先行。智慧建造推動建筑產業的變革,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過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描繪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發展藍圖。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將繼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服務國家戰略,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建設科技強國、數字中國,推動建筑行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貢獻央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