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中力信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與北京滄浪清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科清環保江蘇有限公司低調舉行了聯合重組簽約儀式。隨著3家高科技環保企業被吸收合并,由此拉開了中力信達在環保領域發展的新序幕,并將全力破解工業“三高廢水高鹽、高氨氮、高COD”難題。 據悉,此次整體并入中力信達后,其3家公司的核心技術團隊、知識產權專利成果、工程案例等全部歸中力信達所有。根據約定,在3家公司被吸收合并之后,將對其原公司進行注銷、解除。 值得關注的是,此4家公司都是從事高濃度工業廢水處理的公司。其中原北京科清環保實控人俞德仁曾經就職于中科曙光、清華同方等國內知名企業。經過十年創業,公司已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并且與相關高校建立長期的產學研合作,申請了若干課題,在高濃度工業廢水處理方面成效顯著,在化工、制藥、農藥等領域擁有數十項典型案例。 然而,創業艱辛,俞德仁在多年商海拼搏中,經歷了各種的境遇和難題。如今他深刻地認識到,在今天公司遇到發展瓶頸時,需要內外兼修,抱團發展,尋求突破。經過一年多的深思熟慮和調研,他最終把目光聚焦在中力信達。 北京中力信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專利試點單位、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擁有30多項專利技術及知識產權成果,在污水處理、污泥低溫干化、河湖流域水生態治理、土壤修復等領域都獨具特色,中國石油、中國光大、國家能源集團、富士康、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等著名企業均擁有其成功案例。 俞德仁表示,清科環保之所以選擇中力信達,是因為中力信達作為一家持續創新的高新技術企業,多年來,切實解決了多項行業性難題,其技術研發和經營管理處于領先水平。俞德仁認為,幾家公司一同并入中力信達,都是基于共同的“技術信仰”,都是基于共同的環保情懷。 中力信達董事長李元友表示,此次聯合重組可以壯大中力信達的實力,實現企業資源優化配置,提高企業運行效率,激發活力,升級換代。他認為,重組整合后的中力信達公司將根據自身優勢,針對技術的某一環節尤其是高濃度、難降解的工業廢水技術進行創新和優化。他表示,重組后的中力信達將把“三高”工業廢水處理作為企業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用技術實力占領市場。 據了解,近年來,國家治理環境的力度和投入都很大,目前剩下的很多都是“硬骨頭”,特別是工業三高廢水治理,更是讓許多環保公司望而卻步,單靠某一個公司實現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完全攻克這一領域的所有重大技術難題,都有一定難度。 近日,重組后的中力信達向工業廢水“三高”市場吹響沖鋒號,面對垃圾滲濾液處理的老大難問題——膜濃縮液的處置難題,中力信達推出了垃圾發電廠濃縮液“零回噴”、垃圾填埋場濃縮液“零回灌”的工藝。該新工藝的出爐,實現了行業技術突破,設備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均大幅度下降,在實現垃圾滲濾液零排放的同時,又給社會節約了大量資金,是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 “工業廢水零排放既要面對技術難度的制約,又要面對昂貴的處理成本,”作為中力信達副總經理、技術負責人的俞德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只有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好、工藝穩定性強的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才是當前最有效的技術水平,而高技術水平和低成本則是中力信達處理三高工業廢水的優勢所在。” 對于此次4家公司的聯合重組,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馬軍教授認為,以技術整合和創新升級為目的聯合重組,是一次重組理念和重組實踐的重大突破。目前,大量環保技術公司由于缺乏足夠的技術沉淀,在面臨巨大的市場機會時常常出現問題,而隨著環保行業的競爭加劇,只有進行不斷的技術創新才能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使復雜的環境問題迎刃而解,才能推動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馬軍院士指出,在中國環保產業的轉型階段,環保企業需要將技術、人才、市場和資本進行多維資源整合,根據切實的產業需求痛點,讓創新技術真正為企業需求服務。他說:“中力信達能夠在產業技術升級的大背景下,通過這種有效途徑,注入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新活力,是一次有效的全新升級,是自身戰略的選擇和決策,這必將會形成企業發展驅動力,推動企業效率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