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國內最早建立的圖書館之一,始建于1907年,至今已有113年歷史;它擁有“國家一級圖書館”、“全國首批重點古籍保護單位”、文化和旅游部“群星獎”、國家級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基地是的光榮頭銜;它最具特色的是擁有55萬冊古舊籍,明清小說、滿鐵資料、清內務府檔案、碑刻拓片、輿圖和方志等古籍文獻享譽海內外,目前已有129部古籍入選《中國珍貴古籍名錄》。 113年的時光,造就了這個城市歷史的載體、文明的窗口、文化的風景線——大連圖書館。 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大勢所趨 隨著IT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紙制印刷、手抄資源已難以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需求,傳統公共圖書館朝著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發展成為必然趨勢。大連圖書館負責人表示,“圖書館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已經不具有吸引力,要跟上時代步伐,借助科技手段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能,建設未來圖書館。大連圖書館也找到屬于自己的創新服務理念,那就是“圖書館+”,如圖書館+書院、圖書館+專業分館、圖書館+流動服務等形式,通過這些新的服務理念,讓閱讀走出有限的圖書館空間,更好地惠及到更多、更廣的讀者。” 要讓上述景象變成現實,就需要將傳統的圖書館進行數字化改造,這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它涉及到前端的數字圖書館應用和后端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以及龐大的數字化圖書資源的整合。無疑,這些隨之產生的巨大數據量和數據交互性能需求對存儲系統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科技延伸閱讀實現學海無涯 在大連數字圖書館建設中,大連圖書館與浪潮存儲攜手,用技術力量將這所見證悠久歷史的圖書館打造成面向未來的數字圖書館。浪潮存儲以全新一代混閃存儲平臺AS5500G5支撐數字圖書館應用,推動圖書館提供更多數字化創新服務。 首先,大連圖書館有著豐富的藏書等數字資源,而且這一資源還在不斷增長之中,數據量的增長使原有存儲系統容量無法承載當前乃至未來的業務發展需求;其次隨著電子閱覽、數字文化數據庫、數字管理系統等多種數字化應用的逐步上線,館內各應用之間頻繁的信息互通和數據共享交互,原有存儲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不足,造成應用緩慢乃至卡頓的問題,影響圖書館用戶的體驗感。 發現問題后,大連圖書館與存儲服務供應商開展了方案設計、實施規劃、調試驗證等全方面的考察,最終浪潮存儲全新一代混閃存儲平臺AS5500G5,充分滿足數字圖書館對存儲平臺容量、性能、可靠性的需求,支撐電子閱覽、數字管理系統、數字文化數據庫、Web網站等多個數字化應用。AS5500G5領先的在線擴展能力,滿足大連圖書館成倍增長的數據量存儲需求;同時,AS5500G5基于iTurbo智能引擎技術,提升對業務數據的獲取速度、便捷性和穩定性,實現數字圖書館各業務模塊高速、穩定運行,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用戶體驗感。 目前,基于浪潮全新一代混閃存儲平臺AS5500G5的穩定運行,大連市圖書館可以為讀者們提供“全天候”“多空間”“無障礙”數字化閱讀服務,為社會與文明進步貢獻知識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