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今年是科創板開板滿一周年,也是新中國資本市場創設三十周年。科創板注冊制正式進入“實操”階段,從無到過百家,第一家未盈利企業上市,第一家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聚集了一大批“硬科技”企業。 “今天的中國,可以旗鼓相當的是1900年代的美國,工業生產全球第一,但沒有占領世界科學制高點,當前中國最緊迫的是占領科學、金融、軍事制高點。” ——復旦大學陳平教授的一席話,也讓眾人認識到科技創新才是未來的主流方向。 01?“中國芯”與“33家名單” 中國目前最大的進口項目是芯片,逐年增加的需求,早已超越石油,消耗大量外匯的同時,還經常被其他國家和企業扼住咽喉。我們雖然能在芯片設計方面,躋身世界前列,但在制作工藝領域卻寸步難行。沒有光刻機,制造不出來高端芯片,5G就成了水中月,中國的物聯網技術變革與創新、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將停滯不前,甚至影響中國高科技未來發展走勢。 左手全面封鎖華為等高新企業全球采購芯片,右手有意限制和打壓中國在材料、電子、化工、人工智能、機器人、安全、科研、大數據等領域,有核心技術的33家“實體清單”企業機構(包含頭部科技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這都只是美國立體扼殺中國高端技術產業的冰山一角。 回首改革開放40年經濟騰飛歷史,加入 WTO,抓住全球產業轉移良機,依靠人口紅利優勢,逐步成為世界工廠,取得全球工業制高點。 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時刻,以電商、社交為主的互聯網經濟帶動了物流、支付、移動通信等基礎設施產業的蓬勃發展,造就了阿里、騰訊、京東、順豐、四通一達、支付寶等企業迅速成長,還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誕生的小米、美團、VIVO、今日頭條、滴滴等移動互聯網巨頭企業,依靠流量紅利,引領了潮流,但更多的是依靠“復制”模式起家。科技應用層面依靠市場規模枝繁葉茂,但鮮有底層科技創新的核心競爭優勢。 外部環境兇險將倒逼國內科研、市場、資本、產業的發展結構和經濟方向。 堅持自主科技創新突圍,沒有近路而言。 02?科技創新驅動商業變現 中國的創業者是幸運的。一方面在《中國制造2025》、新基建等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之下,更多的中國互聯網巨頭企業、自主創新公司、社會科研機構,都將資本、科研力量轉向以科技創新為底層邏輯的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新能源、高端裝備、新材料等行業的關鍵技術研發與商業場景落地。 另一方面科創板注冊制降低了科創型企業獲得融資的門檻,有利于海外優質標的上市和回歸。對于在新興技術產業領域尚未進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長潛力、且符合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及具科技型、創新型特征的中小和初創型企業是巨大福音。 當今中國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消費市場、產業數字化基礎設施、最健全的工業鏈制造能力。 我們認為,科技創業的黃金時代已加速到來。未來,將從“大眾創業”走向“精英創業”,“技術創新”將取代“模式創新”成為主流。 我們堅信,那些以科技創新驅動商業變現為目標,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的企業將在未來突出重圍,成為時代主角。 十年一浪潮,誰將在新十年開端搶占灘頭,昂首于潮頭之上? 為此,創業黑馬將發起大型公益行動:“科創100加速計劃”。集“賽事+投資+榜單+加速+產業對接”于一體,旨在發現、培育、投資一批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思維、核心技術的產業基因新銳公司、早期科創企業突出重圍,走上科創板舞臺,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的中流砥柱。行業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機器人等,獲獎企業將由黑馬基金擇優專項投資,參與企業同時也將獲得百家主流基金資源的對接。 2020年6月23日,由創業家amp;i 黑馬發起的《2020中國科創產業新銳 TOP50》榜單評選正式開啟,成功入圍榜單的企業將有機會推薦進入“科創100加速計劃”,沖擊科創板。 榜單將從科技價值、創新價值、成長價值等維度進行評比。經過投票、初篩、評委在線評議等層層篩選,決出最終名單。榜單評選結果將在 11 月底正式公布,屆時一線創業家、投資家、行業專家將共同見證榮耀時刻。 歡迎全球產業企業積極報名《2020中國科創產業新銳TOP50》榜單評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