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馮銳 進入4月以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持續向好,但是全球疫情形勢卻不容樂觀。全球經濟出現衰退,國際礦業由此開啟了步履維艱之旅。 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全球礦業將何去何從,中國礦業企業的破冰之道又在哪里,《中國黃金報》記者日前專訪了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馮銳。 在馮銳看來,機遇就隱藏在危機之中。全球礦業的危機或許就是我國礦業企業“走出去”的機遇。 全球礦業重新洗牌 疫情對全球礦業的影響,或許可以從主要金屬價格來窺一斑而知全豹。 近半年來,國際銅價從最高2.84美元/磅下跌到最低的2.08美元/磅;國際鉛價從最高1.03美元/磅下跌到最低的0.72美元/磅;國際鋅價從最高1.17美元/磅下跌到最低的0.82美元/磅;國際鎳價從最高7.8美元/磅下跌到最低的5.0美元/磅。主要有色金屬價格下跌幅度均超過25%。雖然近期走勢企穩,不過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部分礦山的減產或關停。疫情影響下有色金屬的需求仍然受到嚴重壓制,其價格在短期內仍然反彈乏力。 從時間上來看,主要金屬價格從進入2020年開始就一路下跌,尤其是在全球疫情暴發的3月,直接跌至冰點。 “金屬價格的大幅下跌,直接讓礦業企業的經營效益嚴重下滑。”馮銳說。他認為,有些成本較高的企業,甚至會由盈轉虧。 礦業是資金密集型、人員密集型產業。大多數礦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相對較高。在全球疫情的沖擊下,許多國家政府要求礦業企業停工停產,但不能停發工人工資。 “秘魯、智利、玻利維亞、巴西、墨西哥等礦業大國,基本停止了礦業生產。”馮銳說,“企業停產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現金流,工人的工資。 ”雖然部分企業選擇裁員以降低支出,但是在馮銳看來,這只能解一時之困,并不能從根本上讓企業“活下來”。 “裁員本就需要增加開支,如果疫情短時間內無法控制,現金流不足的礦業企業仍然難逃破產厄運。”馮銳說。 相比有色金屬,貴金屬價格大幅上漲,這讓黃金礦業頗為受益。進入2020年以來,黃金價格從1520美元/盎司上漲到近1730美元/盎司。盡管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大多黃金企業仍在盡量保持生產,以充分利用金價上漲獲取的額外收益。 “國際礦業可能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馮銳這樣認為。 國內礦業自給自足 銅、鉛、鋅等金屬價格大幅下滑,馮銳對此保持著輕松的心態。因為在他看來,國內的有色金屬市場需求完全可以保證產品的銷售。 據了解,中國有色金屬原材料對外依存度非常高,像銅精礦70%左右依賴進口,鋁土礦60%左右依賴進口。同時,我國鉛鋅精礦市場需求旺盛,鉛鋅金屬的消費量日趨擴大。 在這樣的形勢下,馮銳認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國內能夠實現自給自足,國外疫情不會對我國礦業產生實質性影響。頂多是礦產品價格低一些,效益有所下降。”馮銳說。 同樣地,我國黃金供需缺口近年來持續擴大。雖然疫情對黃金的生產與銷售產生了一定影響,但是大多數黃金冶煉廠恢復了正常生產。黃金礦山企業也在3月份加緊生產,基本消除了疫情的影響。 “國內礦業形勢正在逐步好轉,礦業企業應該保持正常生產,才能保證現金流,在這特殊的戰役中‘活下來’。”馮銳建議,針對礦產品價格下跌的不利形勢,礦業企業必須通過加強內部精細化管理,控制成本,開源節流。 并購機遇近在眼前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馮銳認為,全球礦業陷入停滯,并不意味著我國礦業企業同樣艱難。恰恰相反,這是我國礦業企業“走出去”的機遇。 “國外礦業企業為了‘活下去’,就會像以前一樣,大企業剝離低效益資產,小企業破產重組,企業價值大幅縮水。這正好是我國礦業企業進行并購的好機會。”馮銳說。 2013年,在全球礦業進入“寒冬”時,紫金礦業逆勢而上,積極在全球進行并購,使企業邁入全球金屬礦業行業第一梯隊。紫金礦業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保有金資源儲量1887噸,占國內總量的14%;銅資源儲量5725萬噸,占國內總量的一半。紫金礦業2019年海外項目毛利貢獻超過集團的三分之一,海外礦產金量達到25.53噸,占集團總量的62.53%,礦產銅、鋅分別為15.33萬噸、19.63萬噸,分別占集團總量的41.44%、52.46%。 疫情觸發的全球經濟“黑天鵝”事件,毫無疑問會給海外企業造成巨大沖擊。雖然像紫金礦業這樣的跨國礦企由于規模龐大,加之管理、技術優勢以及金價的上漲,抗風險能力較強,有足夠的實力抵擋疫情影響,但是對于小型礦業公司,很可能會因為現金流不足導致資金鏈斷裂,從而面臨破產。 在馮銳看來,海外資產較多的中國礦業企業,必然會受到疫情的巨大影響。相反,海外資產較少的礦業企業,并不會傷其筋骨。 “全球疫情還將持續,國外礦業企業的價值還會進一步縮水,預計數月后,就是我國礦業企業進行并購的好機會。”馮銳說,“中國礦業企業可以做好準備,抓住時機進行海外并購。” 不過,馮銳也強調,機遇與挑戰并存,海外并購同樣也要做好一年以上不能正常生產的心理準備? |